吴坤美老人与老伴
海口网4月26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元韬摄影报道)4月26日,阳光明媚,记者来到云龙镇坡上村,拜访了85岁高龄的琼崖纵队老战士吴坤美。老人虽然清瘦,但目光依然炯炯有神,与其他老人一样,他也喜欢喝喝茶、散散步,喜欢读书看报。谈起当年自己17岁参加革命,经历过的大小战役,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吴坤美老人生于1930年,他成长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从小便立志要保卫家乡,让家人和村民们免受战乱摧残,17岁那年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成为了琼崖纵队的一名战士,开始了10年的从军生涯。谈起自己经历的大小战役,吴坤美老人语气平和,神态自然,但记者耳边仿佛响起了枪炮声,随着讲述,记者进入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军民一心 同仇敌忾
虽然具体年份老人已经忘却,但那场持续了7天7夜的战斗,老人终身难忘。吴坤美老人回忆,这场战斗由冯白驹担任总指挥,当时我军队伍正在琼山区三门坡镇的大水村围剿一队国民党军,不想又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于是我军立即请求增援实施反包围,后来国民党调集了全岛的兵力围剿琼崖纵队,两军厮杀在一起,昏天暗地打了7天7夜,吴坤美老人至今还难以忘怀,那场战斗的惨烈程度,“战斗进行到尾声,国民党军和我军伤亡都很惨重,但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组成担架队救援队把伤病者抬到后方治疗,还有不少村民冒着炮火把粮食送到前线给战士们。”吴坤美老人说起这段往事,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情景仿佛又在他的眼前浮现。
深入虎穴俘虏敌军100多人
“当时我们营长带领队伍,伪装成国民党兵,潜入他们的炮塔,俘虏了100多名国民党军,还缴获大批武器。”吴坤美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似乎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战斗经历,体现了琼崖纵队战士们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据老人回忆,大概是在1947年,琼崖纵队组织了300人的“敢死队”,佯装俘获琼崖纵队的士兵,还换上国民党军的衣服,混进敌方炮塔。
“到了半夜,等敌军都睡着了,他们的枪都整齐摆在一排,我们一下子就缴了他们武器,把人全部控制住。”吴坤美老人说到这里,神情变得有些激动,“缴获的大量武器里面还有两挺重机枪,回到据点后村民们都来为我们庆功。”吴坤美老人说,这次的战斗虽然不如在大水村那般惨烈,但也十分惊心动魄,稍有闪失便可能全军覆没,至今难以忘怀胜利后的喜悦。
晚年依然热衷为家乡建设出力
如今吴坤美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十分平静,和其他老人一样喜欢喝喝茶、散散步,喜欢读书看报,“我每天都要到镇上去取报纸,海南日报、海口晚报、参考消息我都喜欢看。”但吴坤美老人还和当年入伍一样,一心想为家乡做点什么。
2009年,吴坤美老人的心一直被村里的一条土路揪着,“我们是海南琼北较早的革命老区村庄,当时村中有一百多口人。村里路况严重影响到当地人的生产与生活。”老人说,当时村道坑洼不平,有的地方由于没有及时养护,泥土路上出现了积水坑,有的地方由于地势高,被雨水冲刷成了一条条的深沟,有的地方还裸露出了石块,道路两旁杂草丛生,路面看起来又小又狭,只允许通行一辆小车。
当时周边村庄都是在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水泥路,为什么唯有出入坡上村的800多米红土路没有通上水泥路呢?于是老人开始了3年的“问路”历程。终于在2012年,吴坤美老人在海口网“问政海口”平台上发帖反映该情况,没想到引起了海口网和海口晚报的关注,坡上村“盼望一条水泥路”的心愿被报道后,很快就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他们村里查看路况,坡上村这条1800米的水泥路也终于修成了。
“我们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中老年人在村里务农,我一心就想把路修好,因为道路不通,村民们没有办法过上好日子。”吴坤美老人说。当年那个雄赳赳气昂昂,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17岁少年已经变成一个耄耋老者,但是老人还拥有当年的热情,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为建设家乡尽自己一份力。
相关链接:
1947年10月20日,琼崖革命转向运动战反攻
琼崖红军在云龙墟完成改编 见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中共琼崖一大在海口邱氏祖宅秘密召开 "红船"从这里始发
星火燎原母瑞山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保存琼崖革命火种
琼中革命老村吃上“旅游饭”建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