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平:
生产文体两不误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国庆是1977年。翻开1977年10月2日《海南日报》,海南本地新闻中,除了头版《海口地区广大军民热烈庆祝国庆》,第二版《海南钢铁厂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格外引人注目。
怎样叫做历史最好水平呢?报道称,“提前十天完成了九月份生铁生产计划,平均日产93吨,生铁合格率达94%;炼铜车间职工连续五个月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到9月20日,已生产电解铜74.5吨,完成计划的87.6%”。
与共和国同龄的陈国平,那一年28岁,担任海南钢铁厂团委书记,同时也是给《海南日报》供稿的“厂报道组”成员。
现已经65岁的陈国平回忆起当初的青葱岁月,记忆最深刻的是辛苦的炼铁和愉快的汇演。
1966年17岁的陈国平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场、到边疆去插队。离家从汕头到广州坐了一天汽车,又坐了两天一夜的船到海口,再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到乐东,陈国平就这样进了黎村。
“年纪太小,开始老是想家,后来我组织了一支知青文艺队,找来几个懂乐器的知青,自编自导,自弹自唱,文艺队很快在乐东出了名。”于是经常演出、打球,黎村苗寨点起汽灯看他们的文艺汇演,日子也就过得飞快。1971年知青按比例分配工作,陈国平被率先招进了海南钢铁厂。国庆节文艺汇演,会吹拉弹唱、排戏演节目的陈国平又脱颖而出,成为海南冶金局刚成立的宣传队的一员。
“整个70年代,工厂最重要的是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文体。”陈国平说。
国庆节当然算最特别的节日,吃过晚饭,大家早早洗澡,带上小凳子去操场占座,或看电影,或看汇演,“这属于最高级别的享受。”陈国平形容。
“而被车间抽调去排节目参加文艺汇演可以脱产排练,是件很骄傲,很自豪的事。宣传队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的巡演,把文艺和快乐送往各个分厂。”陈国平找出上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被精心保存的照片上,陈国平意气风发,青春逼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