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比赛图
苏州世乒赛开幕前,“张继科能否实现男单三连冠”成为乒乓圈内外的一大热议话题。最终,“藏獒”未能成就这一伟业,对张继科及喜欢他的乒乓球迷来说,这一结果多少有些遗憾,但这一遗憾同时凸现出中国乒乓球一种理念的提升,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国乒让球”这一特定时期的产物已经成为历史。
近六十年,国乒一直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早期的中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不强,加上复杂的政治背景,当时能参加世界大赛且具备冲击冠军实力的队伍少之又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处于国际社会边缘位置的中国急需展示自身形象,在此背景下战绩优良的国乒自然扮演了中国体育红旗手角色。为了“更好”地展示东方大国的新形象,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首都北京的活力,在内部可以操作的前提下,“让球”便应运而生。
1961年至1965年期间举行的三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交战双方均是庄则栋、李富荣两名国手,前者来自北京,后者出生于上海。根据高层的旨意,三次对决李富荣均输给了庄则栋,从而促成后者成就男单三连冠伟业,成为当时世界乒坛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庄则栋的成功,给当时的中国体育乃至整个中国树立了一个时代榜样,中国也通过打造国乒这个英雄团队以及庄则栋这个标志性人物,在世界体坛乃到国际政坛有了更多的伸展空间,上世纪70年代初震惊全球的“小球推动大球”,国乒、庄则栋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年国乒的“让球”行为,不仅仅是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形象的政治武器,还扮演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特殊礼品这一角色。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朝鲜“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潮,为了向外展示中朝非同寻常的友谊,“让球”就成为一种政治工具,于是那段时期中国女乒两次在单打决战失利。似乎是觉得这种还不能更好地体现中朝友谊,两国好手还在世乒赛上合演了联袂夺取女双冠军的一幕,借助世乒赛的一舞台,中朝将“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十年代后国乒让球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确保国乒最终获得冠军,决赛轮前的一些内战,谁胜谁负由领导拍板。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决赛在两名国手之间展开,为了奖励一些功勋运动员或考虑到其他因素,比赛结果也由国乒决策层确定。当时,中国已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运动员包括教练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层背景为后来出现的“何智丽风波”埋下了伏笔。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无论让球出于何种目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行为都是对竞技舞台的亵渎。让球,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让球,让政治成为体育的指挥棒;让球,也是对运动员刻苦训练、勇攀高峰的一种默视。对我们来说,不同历史时期的让球更多是从大局出发,是个人服从集体,但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士未必会这么理解,屡见不鲜的让球,他们对中国人的道德、信仰难免会产生偏见和误解。
话说回来,苏州世乒赛国乒在男单战场包揽四强席位,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志在冲击三连冠的张继科并没有得到“外力”的帮助下,他在与新人方博真刀真枪的比拼中败下阵来。对不断创造纪录的国乒来说,张继科的失败或许是一种遗憾,但这种遗憾和公平竞争摆在一起,无疑显得十分渺小。对国乒来说,失去的只是一个人为奇迹的诞生,得到的却是来自各方的普遍敬意。
相关链接:
世乒赛马龙4-1樊振东破咒 首进决赛与方博争冠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