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推迟多日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近期将启动。受访专家表示,如果可以借鉴特别国债发行方式,央行定向提供流动性,将有效减少大规模地方债发行对于市场流动性和利率影响。
如何分配
据消息人士透露,第一批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置换范围是经审计确认并已上报、截至2013年6月30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偿还部分。此外,此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后,财政部年内还可能下达部分新增或置换债券额度。
江苏债务额度为810亿元,据了解,该额度采用“二八分”,分别为162亿元专项债券和648亿元一般债券。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区别在于,前者针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最终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后者针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最终由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
对于债券置换资金,江苏财政厅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置换债券资金必须用于偿还经审计确认、截至2013年6月30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今年到期的债务本金,不得用于偿还应有企事业单位等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不得用于付息,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和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置换债务由各省自发自还。
该人士对记者表示,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只是债务形式发生变化,不增加债务余额。按照“谁使用、谁归还”的原则,市县政府负责所使用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用,并出具还本付息承诺书。对未按时上缴政府债券本息、发行费和罚息等资金的地区,省财政在年度财政结算时如数扣缴。
利率定价成关键
据统计,多数省份债券发行期限3年、5年、7年、10年期比例为2:3:3:2,少数采用1:3:3:3,整体5年和7年期占比最高。
江苏省原定于4月23日在北京的公开招标并未如期举行。业内普遍认为其原因是地方政府与银行对利率定价可能存在分歧。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壅君对记者表示,如今城投债的利率都有8%。地方置换债券的发行,只有对投资者有吸引力,才能卖出去。投资者会考虑收益、风险和流动性。
上述江苏财政厅人士告诉记者,“为应对实体经济下行,央行降息降准,给实体经济增加信贷额度。政府债券置换无疑会占用一部分的信贷资金。银行也会在权衡其收益。”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在目前偏小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下,存量地方债务虽名义为风险资产,但事实上享受着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新发的地方政府债券利率水平低于存量地方债务,两相比较,地方政府债券有利率上的劣势,而无风险上的优势,发行遇冷在所难免。
而在社科院金融所曾刚看来,地方债券置换将银行流动性低的贷款变为流动性相对高的债券,降低了资产端的风险。尽管整体资产端收益下降,对银行仍是正面影响。
“今年,江苏的置换债券利率希望与前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的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适当上浮。”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去年,江苏省作为自发自还试点地区之一,发行了17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最终债券发行利率与招标前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的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
据姜超估计,考虑到地方债收益率=国债收益率+信用溢价+流动性溢价+资本消耗补偿。地方债的收益率相对于同期限国债的价差的合理区间在60至70BP,若考虑非市场因素,溢价或有降低。
专家建议定向发行
大规模地方债券进入市场,增大了供给量,将会提升利率债收益率。为了避免对市场流动性和利率冲击,受访专家认为定向债券置换是解决的办法。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政府置换债券超市场预期的大量增长。央行提供流动性,降低中长端利率水平,对于这次政府地方债务置换有积极作用。但考虑到银行存款成本仍然偏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低利率不能满足银行需求。若是以将政府存款与地方政府债务购买相挂钩,将会是债券市场扭曲,形成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干预,不利于地方债券定价,不利于清楚反映各省市真实的债券质量。
鲁政委认为,要借鉴特别国债发行方式,由央行定向提供流动性来完成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最佳选择是财政部发行特种国债,置换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地方政府债务。对于银行来说,虽然国债替代贷款会导致资产收益率下降,但是资产风险降低,流动性改善,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可能还会上升。为了保留扩张基础货币、降低长端利率和扩张信用的三个效果,央行可以在市场上间接购买特种国债。”社科院殷剑峰表示。
姜超认为,通过政策性银行购买地方债早有先例。2014年国开行的4000亿住宅金融债由央行实施PSL来对接,成功化解了供给冲击。2007年财政部1.55万亿特别国债,也通过农发行定向认购消化了1.35万亿,仅2000亿向市场发行。2015年4月降准包括对农发行额外降准2个百分点,而央行和财政部相继注资三大行,政策性银行认购地方政府债并非“空想”。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则认为,地方置换债券的购买将会出现银行购买为主,央行通过PSL或再贷款给银行来购买为辅。
相关链接:
瑞士率先以负利率发行长期国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