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在去年年底开启了牛市行情。今年以来,沪指已经上涨了28.6%,深成指上涨了27.6%,创业板指的涨幅更是高达114.7%。股市无疑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自1990年沪市和深市成立,在20多年浮浮沉沉的股市中,谁是主力?股民都赚到钱了吗?新浪财经正在举办的全民炒股大调查显示,从14日活动开始到昨日下午6点,共有12200多人参与投票,其中炒股不到1年的新股民占了2成,高达64.4%的股民盈利50%以下甚至亏损,超过6成的投票者表示目前股市涨幅过大,而有4成的投资者坦言炒股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最近一年入市股民最多
新浪财经调查因为参与人数较多,所以有一定代表性。不过,该调查挂在新浪财经股票栏下,参与者应该是对财经新闻较为关注、较爱钻研股市的人群,有一定的特定性,不一定反映整个炒股人群的情况。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境内股票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证券市场中来。调查显示,股龄1年以下的股民占比19.7%,1年至5年的占比16.5%,5年至10年的占比32.4%,股龄10年以上的股民占比31.4%,按每年入市股民计算,最近一年无疑是最多的。
这与证监会数据能够相互印证。证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股票账户同比增长433%,达到795多万户,其中,80后成为主力军,占62%,55岁以上人群也有一定比例,达5.2%。
“那些我觉得永远都不会炒股的人,也来问我去哪里开户、买什么股票。宿舍楼下送快递的大叔得闲时,都会掏出手机看看盘。”小高是北京某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周围熟悉他的同学都知道他有个小嗜好,手里有闲钱就投进股市做下波段,近两年下来不赔不赚,图个乐和。
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一些同学找小高讨教股市“入门经”,身边也突然多出好几个可以交流炒股心得的小伙伴。“昨儿个一哥们儿打电话过来说,身边很多人都开户炒股票了,自己也准备尝试,问我哪家券商好。”小高说。
不过,被戏称为“韭菜”的新股民们,最近似乎减缓了入市的步伐。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5月4日至5月8日,两市新增A股账户数244.93万户,较前一周环比减少17%,为连续第二周环比减少。上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3900.85万户,占期末A股总账户数的比例为19.13%,较前一周的19.22%环比回落;上周期末,A股持仓账户数为6428.06万户,占期末A股总账户数的比例达31.53%,该比例结束了连续六周的上升。
两成多股民亏损
根据调查,投入股市的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股民占比为20.7%;5万元至10万元的占比19.5%;投资10万元至50万元的股民最多,占比33.5%;投资50万元以上的股民占比24%;还有2.3%的参与者会股票配资。
市民杨先生今年2月入市,投入资金11万元,买入了朋友介绍的2只铁路基建股。前一段时间指数大涨,杨先生赚了近4万元。涨得这么好舍不得卖,但好景不长,一周前赚的钱又都跌回去了,而且有持续下跌的势头。无奈之下,杨先生选择了割肉,赔了1万多元出逃了。“这炒股就像坐电梯,在高楼层没待几天,又回到地下室了。你永远赶不上那节奏!”杨先生说。
股市本来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辛辛苦苦炒股那么多年,6成多股民盈利在50%以下甚至亏损,其中有盈利但盈利额不到50%的占42.8%,而21.6%股民仍处于亏损状态。炒股盈利翻倍的股民占比18.5%,17.2%的股民利润为50%至100%。
在上周五的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再次提醒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新近入市的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要保持理性、冷静,充分估计股市投资风险,谨慎投资,量力而行,不跟风,不盲从。此次调查显示,对于高风险的借钱炒股,82.3%的股民都不会参与。
炒股热情高于买房
调查显示,有4成的投资者坦言炒股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但近期A股震荡调整,股民们的情绪似乎也有所回落。对于后市走势,在参与此次调查的股民中,6成认为“不会一直上涨,现在涨幅过大”,4成认为“会一直上涨,牛市会持续几年”。
有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的不断消化,资金对后市依旧保有信心,大盘有望反弹企稳,投资者应注意把握相关节奏和机会。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本周有吉祥航空等20只新股扎堆开启申购,在新股抽血效应即将来临的压力下,加上新增开户数连续回落,市场资金量将不足以支撑大盘疯狂上涨,预计本周行情将以震荡休整为主。
“如果有100万(假设够房子首付),您是买房还是买股?”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高达63.8%的参与者选择买股,36.2%选择买房。很明显,大家现在炒股热情远远高于购房热情。过去十几年将买房作为第一投资渠道的局面,正在因为房市停滞、股市大热而发生改变。
记者了解到,由于限购等因素北京卖房炒股虽然少见,但仍有以房子作抵押融资炒股的股民。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表示,有股民抵押房产,炒股再加杠杆,是多重杠杆入市,抵押房产加杠杆炒股比卖房炒股的风险更高,股民一定要慎重。
相关链接:
股市"造富"利好楼市 业内称成交量或进一步攀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