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6月18日消息(记者 李传华)我市违法建筑大多分布在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违法建筑的产生原因也比较复杂,有着历史的原因,也有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有居住需求造成的原因,也有利益驱动造成的原因。对于不同的违建,海口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对于顶风新建抢建加建的违建,坚决保持高压态势,而对于市民确有住房需求的,则采取了分类处置的方式。海口市同时还进行产业引导,为企业解决用地的同时,使得违建被拆后土地得到利用。
对顶风新建抢建加建保持高压态势
最近一段时间,四个区频频发力,对一大批顶风新建抢建加建的违建进行大规模拆除。
据海口市打违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近年来持续对顶风新建抢建加建保持高压态势,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紧盯打击:一是重点项目区域、主要道路两侧、重点景观地带、基本农田上的违建;二是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公共安全的违建;三是套取高额补偿的违建。特别是对以开发牟利为目的的,一旦发现,严惩惩罚,让其无利可图。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海口市以往新建路段、棚改片区和重点项目周边成规模、大片新增违法建筑的势头得到遏制,虽然仍时有新建,但基本上做到了“冒头就打”;小产权房、外来资金介入建设的新增违法建筑也大幅度减少。
努力推进拆后土地利用
据介绍,自2013年9月开展违法建筑综合整治工作至今年6月12日,我市拆除违法建筑后出现大量的闲置土地,包含企业留用地和村集体建设用地等。为了有效防止违法建筑的反复和再生,海口市一方面加强对新增违法建筑的防控,一方面积极探索拆后土地利用新路子,给闲置土地找出路,特别探索对原有宅基地使用、危房改造等历史遗留问题找出路,变“拆房”为“引导建房”。此外,稳步推进拆后土地利用项目,利用开展分类处置的契机,组织编订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结合村庄实际,合理划定住宅建设区域,鼓励采用政府主导规划、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村民出地入股的模式,科学利用主城区内未征收的农村闲置土地、企业留用地、村集体建设用地等。
目前美兰区新埠街道农坡经济社红木家具广场试点项目A、B、C三栋三层建筑,建筑面积约8.4万平方米,已开始动工建设;龙华区山高村、滨濂村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正在建设中;秀英区海秀镇和向荣路等的拆后土地利用项目也在同步推进。
着力推进违法建筑分类处置
近年来违法建筑产生的动机从以解决居住困难为主转变为以商业和获取利益为主,使对违法建筑的分类和分类处置显得尤为急迫。尤其是在我市当前对违法建筑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下,为了做到正确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充分保障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经过充分征求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市政府出台了《海口市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暂行办法》,对违法建筑整治工作也是一种探索。
据了解,海口“城市管理年”活动启动之初,就把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列进《海口市违法建筑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阶段目标中。同时建章立制,为分类处置提供依据,于2013年10月29日出台《海口市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办法》,明确规定对以获取补偿和非法牟利为目的而建设的违法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对生产经营性违法建筑且存在消防、食品等安全隐患、非法经营的,坚决予以拆除;对村民满足居住需要和为保障生活来源且符合一户一宅原则的建筑予以暂缓拆除,既增强了打违控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顺应了群众改善民生的需求,做到“拆违不拆民心”。
为确保分类处置工作顺利开展,海口分别选取了秀英区海秀镇儒益村、龙华区城西镇山高村、琼山区府城街道办甘蔗园社区、美兰区白龙街道办美舍社区为试点单位。市打违指挥部抽调公安、法院、司法、规划、国土、住建、法制等单位人员,成立分类处置督导机构,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督查指导,研究解决方案。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土地、分户等问题,印发两个补充通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意见,有力推动了分类处置工作。2014年9月,试点工作结束,秀英区海秀镇儒益村465户房屋、龙华区城西镇山高村480户房屋、琼山区甘蔗园社区484宗建筑、美兰区白龙街道群上村583宗建筑全部作出分类处置工作意见公示。分类处置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目前分类处置工作已在全市全面铺开。
相关链接:
海口整治车站码头等主要交通干道 首日查处违法113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