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芳曼
商务部18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了前5月我国消费、对外投资等商务运行情况。他表示,统计数据显示,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全年消费有望保持稳中有升
沈丹阳介绍,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5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5月份稳中略升,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
前5月消费市场有以下特点:
新业态保持高速增长。1—5月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8.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达到9.5%,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随着4G通信网络进一步普及,1—5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增长37.6%,已连续6个月增速高于30%。
大众化餐饮、基本生活用品消费有所加快。大众化餐饮消费成为市场主流,1—5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5%,增幅较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下餐饮企业收入增长13.5%,高出限额以上7.3个百分点。
住行类商品销售继续好转。随着以智能家电为热点的家居家装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升,前5个月限额以上单位零售类值中,家电、建材、家具销售额分别增长10.8%、17.2%和16.1%,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3.5、3和1.4个百分点。
农村地区消费增长快于城镇。在农村市场更新换代消费需求带动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政策作用下,前5个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6%,增速快于城镇1.4个百分点,对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4%,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低位运行。1—5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与上月持平,其中,5月份上涨1.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今年消费市场总体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对稳定经济增长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沈丹阳认为,尽管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有利于消费稳定增长的因素还是很多的。比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居民就业和收入还在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的个性化、多样性趋势增强,大众消费成为主流,新兴消费模式和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在当前投资增长放缓、出口不振的形势下,相信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压舱石”和“新引擎”的关键基础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强。
针对进出口双降,正制定支持外贸措施
沈丹阳说,今年我国外贸形势比较严峻。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1.97万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下降2.8%;进口0.8万亿元,下降18.1%。外贸进出口仍然表现为双降,进口降得更多一些。
沈丹阳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的措施,重点是要帮助企业减负和助力。
“现在企业比较着急或者反映比较多的需要政策措施加以推进的主要有三个方面。”沈丹阳说,一是进出口环节的各种收费要进一步减免,有一些政策已经定了,但是落实得不太好,要继续推进。二是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希望进一步推进。三是贸易便利化,这和营商环境有关,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方面都希望有一些进一步的政策措施出台。
“我们围绕这几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企业反映的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正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沈丹阳说。
随着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逐步推出或见效,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沈丹阳预计下半年外贸情况会有所好转。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千方百计力争实现全年外贸增长目标。
双向投资保持增长
利用外资方面,沈丹阳介绍,1—5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582家,同比增长9.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309.5亿元人民币(折合5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1—5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39.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3.0%;其中金融服务业、科学研究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显著,同比分别增长475.7%、132.5%和34.7%。
对外直接投资方面,1—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6个国家/地区的342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2783.6亿元人民币(折合454.1亿美元 ),同比增长47.4%。
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2354.5亿元人民币(折合384.1亿美元),占84.6%,收益再投资429.1亿元人民币(折合70亿美元),占15.4%。截至5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7267亿美元)。
相关链接:
商务部:前4月进口降幅较大 主要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