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吴可兴种的丝瓜又大又甜
谈起革命往事,吴可兴声情并茂
吴可兴给村民和游客读报讲解
吴可兴背后墙上的照片和证书,诉说着过去的时光
从镇上喝茶回来,吴可兴手里总会带着一份或几份报纸。
海口网6月19日消息(记者 彭桐)只要天气晴好,每天早晨,海口市红旗镇本务村就有一位老人,徒步2公里走到镇街上,喝完茶,又徒步2公里走回村里。每天,他都走得很轻松,有时还一路轻轻地哼着歌。
这位老人头发花白,拄着拐棍。扔掉拐棍,他一样走得很稳健,他说有个拐棍在手,有握枪的感觉。村民进出镇街的有摩托车、三轮车、小货车,不管空没空着,都可以顺路载他,但他总是摆手或挥一下拐棍,表示不需要。
“这是个‘老顽固’!”有村民这样开玩笑。更多的村民发现,每次回村里,这位老人手里总拿着一份或几份报纸,不是《人民日报》就是《光明日报》,要么就是《海口晚报》。不少村民笑他是个“超级报迷”,有的还在农闲时上门,找他借报纸看。
这位老人叫吴可兴,今年已104岁。其实他是个老革命,也是位已有77年党龄的老党员。用他的话说,过去革命的事,一辈子忘不了,现在一天不读党报,“心里就不踏实”。
他家客厅和睡房里,积有厚厚的几摞旧报纸,每次在镇上茶店细细看过的报纸,他都要拿回家,一有空再读读,他说是“温故知新”。五代同堂的家庭,难免会有人认为他留的旧报纸太多,但谁要扔报纸,他就跟谁急。
吴可兴读报时不爱搭话,其实闲时他很健谈。日前,海南诗社搞文化下乡活动,当几位老诗人在该村大榕树下围着他,他即兴讲起“闹革命”和与冯白驹交朋友的故事,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不时激动地用拐棍“嗵嗵嗵”地点敲地面。
“当年我送了7杆枪后,冯白驹对我很信任。”吴可兴说,正因为琼崖革命纵队在他们村里驻扎过,冯白驹在他家里呆过,让他后来吃了不少的苦头。日本鬼子进村后,把他抓去修炮楼,还差点要杀头,后来他被送到府城蹲进琼山监狱,幸好一翻译官说他只带人没打过仗,后又偷偷地把他放出,“再后来革命胜利了,想起来那么点苦头吃得还真是很值的”。
解放前,他是教师,还当过“农会”主席,解放后又当过小学校长。1942年,他被选为本务村的村支部书记,一直当到98岁。他1937年1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档案上写的是1938年,所以他颇为自豪地说:“实际到今年我有78年党龄了!”
啥都吃,想吃就吃,正餐是一天两顿,晚上吃得少,爱吃蔬菜和稀饭,还讲究卫生,爱劳动,懂得休息,没什么烦心事——74岁的大儿子吴乾山说,这是他父亲的长寿之道。“我不抽烟、不喝酒,只看报!”吴可兴纠正儿子的话说,他没近视,也没有老花镜,认字很清楚,脑子也好使。“我说今年是海南解放65周年,他们就有人说是66年,对于不爱报的人,有些事,我懒得跟他争论。”
相关链接:
海南名伶慰问革命老区 为村民献上精彩演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