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被确立为“桐乡市重点专业市场”的皮革城如今已是一片萧条的景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劳佳迪 摄
皮革城已经人去楼空,只有靠近正门的位置还有两位商铺租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劳佳迪 摄
白热化的同城竞争
事实上,韩国项目的功败垂成很可能只是导火索。从地理位置看,桐乡鞋业皮革城可谓得天独厚,不仅紧邻浙北地区最大的客运站桐乡客运中心,距离国家4A级景区乌镇仅15分钟车程,而且和著名的海宁皮革城毗连——也正是这种溢出效应,曾令市场对它的商业前景充满期待。
但骨感的现实却给了桐乡当头棒喝,它不只没能分羹海宁的皮革“蛋糕”,还因为惨烈的同城竞争而元气尽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实地考察发现,站在桐乡鞋业皮革城广场上环顾,附近不仅建有浙北皮革广场,还有一座打着“皮革航母”旗号的世贸中心。
根据公开资料,桐乡世贸中心在2009年被确立为浙江重大商贸项目,桐乡市政府2008—2009年度重点工程,占地206亩,主营业态包括了箱包鞋类、精品皮衣、裘皮服装、精品毛衫等几大板块,和桐乡鞋业皮革城的设置大同小异,但体量明显要大出许多。
而浙北皮革广场的布局也和桐乡鞋业皮革城如出一辙。“这两座皮革城都是2009年新建的,当初在建桐乡鞋业皮革城时,政府和开发商都口头承诺过将是唯一的一座,后来却以各种名目陆陆续续兴建。”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浙北皮革广场和世贸中心都以旅游商品和小商品名义报批,最后却形成了扎堆皮革市场贴身肉搏的局面。
记者还注意到,虽然不像桐乡鞋业皮革城那样关门歇业,另外两家皮革城的销售情况同样不尽如人意。在浙北皮革广场内,商场一楼进口处虽然设有一座咨询台,但却无人值守。而连接不同楼层的双向并排自动扶梯上也空空荡荡。
从商场一楼逛到三楼,记者发现每家店铺内都空空如也,甚至一楼收银台也不见有店员把守。除了淡季销售本就比较清淡的皮草、皮衣,箱包和鞋子也乏人问津。在一家箱包店内,一位女店员百无聊赖地趴在柜台上把玩手机,记者经过时也没有抬头迎客。
相比之下,世贸中心略有人气,偶尔可以见到零星的购物者前来,但对于整个体量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许多商户还贴上了店铺转让的纸条。
值得一提的是,现状暗淡的桐乡皮革业似乎仍在加大马力开拓新的商贸市场。记者在世贸中心看到巨幅广告,写明“走起,到二期去看看”。据记者查询网上公开资料,二期占地、店铺数均与一期相仿,相当于要在一期市场的东北面再造一艘“皮革航母”。
崇福皮毛,桐乡皮革城的新思路?
作为桐乡发展皮革业的参照对象海宁,近几年商户的销售情况虽有波动,却相对平稳得多。根据上市公司海宁皮城(002344.SZ)披露的信息,2014会计年度的租金水平仍然高于2013年。
对比海宁,桐乡究竟怎么了?这个问题也萦绕在身处其中的圈内人心里。“桐乡和海宁还是有差异,桐乡的皮革商贸市场并没有形成气候,海宁皮革城是上市公司,商贸起步早。”嘉兴皮毛和制鞋工业研究所一位匿名人士对记者分析。
目前依然留守桐乡鞋业皮革城的租客李勇也表示,桐乡没有形成前店后厂的皮革产业链,所以无法与海宁正面抗衡,“皮革城并不是海宁的发明,在它之前,河北、辽宁都有,但都因为粗制滥造走不远,海宁的核心竞争力是多数皮革加工商都较正规,我们桐乡现在的货多数还是从海宁批发的。”
记者调查发现,对桐乡而言,直接拥有原产地优势的其实并不是皮革,而是皮毛,最集中的皮毛生产大本营位于崇福镇。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05年,崇福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皮草名镇”,崇福皮草企业还参与制定了“皮毛服装”、“皮革服装”等18项皮毛行业产品标准。
崇福镇皮毛协会秘书长姚夏其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崇福镇共有多达1700多家皮毛加工商,去年利润加税收一共收入超过33亿,销售额达到了175亿,近几年的增速都在10%以上。
“崇福镇的皮毛产量可以占到全国皮毛总产量的近40%,而崇福皮毛加工业的总产量占到全镇工业总产量的40%~45%,是支柱行业,目前海宁皮毛有50%的供应商是来自桐乡。”姚夏其告诉记者。
而崇福自己也打造着前店后厂的商贸模式,由于是点对点的精准定位,占地4万平方米的“皮草大世界”近几年销量并未明显受到经济回落的冲击。“2013年暖冬,皮毛原材料价格较高,销量下降了一些,但是大世界的经营面积增加,总体利润加税收也达到35亿~36亿,2014年成本压低,情况好转,达到40个亿左右。从上半年情况估计,今年也能持平。”姚夏其如是说。
记者实地考察的情况亦显示,处于淡季的皮草大世界各个商铺都在装修,施工人员大多反映,每年都会接到装修订单,生意相当稳定。
姚夏其坦言,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目前旅游业对于崇福皮毛业的反哺作用尚不明显。这似乎为旅游大巴必经的桐乡鞋业皮革城提供了一种转型思路。
业主呼吁政府给力
实际上,这座“废墟”能否重整山河也是开发商的一块心病。桐乡鞋业皮革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歆瀚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盘活这部分资产一直是公司议桌上的命题。
“现在我们已经招商了一家占地2000平方米的餐饮公司,D区的一层630平方米打算建成毛纺城,租给一个温州老板,因为桐乡周边做羊毛衫的小作坊很多,他可以根据周边市场来决定经营范围。”郑歆瀚告诉记者,广东一位老板还打算择地建造一个尾货中心,帮助消化外贸库存,目前双方就招商细节问题正在谈判。
不过,从事金融信息服务业的业主李漾(化名)却告诉记者,尾货中心前景迷人,能否花落桐乡还要视地方政府给力与否,“绍兴政府现在也想拉拢这个广东老板,还由政府出面提供各种优惠条件配合招商,桐乡政府也应该积极参与,尾货是一个很好的入口,比如说广州生产的手表、拖鞋,桐乡生产的过季的羊毛衫和蚕丝被等等,都可以放到这个市场上销售,再建立对接旅游客流的规范,发挥桐乡的优势。”
不过,从事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她也道出心中忧虑:“如果政府不积极甚至不作为,我们还是担心开发商后期会放弃对皮革城的运营,毕竟对它来说,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来变现,最简单的玩法就是拿这座城作为银行融资抵押,或者是作为P2P项目的资产证明,再或者作为固定资产索性打包卖给基金来脱手。”
截至记者截稿时,桐乡市宣传部门没有对记者的采访约见做出回应。
(柴明杰对此文亦有贡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