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水上漂”渔民居住的透风漏雨、风雨飘摇的木棚。
如今,改造后的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土坯房集中建设点掩映在荷塘前,美景如画。(资料图片)
海口网7月2日消息(特派记者 陈五男摄影报道)在江西上犹县库区,大部分村民曾常年飘泊在水上,水上搭建木棚栖身,以船为家,过着捕鱼度日的“水上漂”生活。6月30日,参加“全国知名网站看赣州活动”的记者们来到陡水湖,一栋栋白墙黛瓦、极具客家风情的民居在陡水湖岸错落有致地排列开来,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水上漂”的村民已陆续搬离了水上木棚,实现了上岸安居乐业。
保“一湖清水” 建重要生态屏障
6月30日,“全国知名网站看赣州”采访团一行来到陡水湖,只见湖水清澈,鱼儿欢腾,两岸绿树成荫,好一个人间仙境。可就在几年前,这里的水面上聚集着餐馆鱼棚、网箱网具,非法捕捞行为泛滥,破坏了原生态环境,水资源也受到严重污染。
据悉,陡水湖是上犹江水力发电厂蓄水而成的人工湖泊,水域面积60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面积,蓄水量达8亿多立方米,天然森林34万亩,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水质较好湖泊,是赣州市中心城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2012年《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指出要加强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保护陡水湖的“一湖清水”,构建赣江源重要生态屏障,上犹县把生态保护上升为治县基本方略,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
去年以来,上犹县以陡水湖为核心,对库区进行水上、水面、水下立体式的综合治理,打出了水上餐馆上岸、网箱网具整治、游船升级改造、山上造林添绿、人工增殖放流等一系列“组合拳”,综合推进以保护“一湖清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治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