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海口网记者组对我市多家网吧进行暗访,发现仍有部分网吧为赚钱铤而走险,开设未成年人上网“绿色专区”,公然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甚至给他们备好了一堆“身份证”充值上网,市民也盼着政府相关部门能整治,可电话打过去,却无人接听。(见海口网报道)
顽疾不除,旧方未必管用。诚如报道所言,未成年人几乎是网吧的主要客源:躲着爹妈玩个尽兴的,在烟雾缭绕中苦练CF技术的,甚至包夜赶场似地玩游戏。有这样一批铁杆消费者,网吧的利润自不必说。照旧是“执法部门查查罚罚”、“学校家长教育教育”、“社会抵制抵制”这三套老法子对付网吧违法经营,还会管用么?有些被曝光过也被查处罚款过的网吧,不到一年又明目张胆地违法经营;按法律规定,接纳超过3名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本该取缔,可一市之内仍有这么多网吧逍遥法外;群众一举报,执法人员还没来网吧老板就提前“清场”了……这样的利益链条下,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经营的专项行动难不成365天进行?
对症下药,化堵为疏,或许可以治一治“无底线”经营的网吧。联合有关部门,通过对网吧主机的技术设置或监控,禁止含暴利、色情部分的游戏网页进入;通过限电、夜班巡检等办法让网吧在正常时间段内营业,堵了网吧通宵营业这条渠道;以低准入、高管理的原则允许网吧经营,保证网吧“表里如一”,外看正规,里面也环境得宜。抓一阵子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吓不着这些见惯了“世面”的网吧业主们;赶尽杀绝又太无情,也容易适得其反,激起反抗情绪。有问题总会有方法,但最管用的,还是在网吧利益与合法经营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循序渐进,坚持下去,总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事情的发展大都是内外因素并力所致。我们的社会在给正处于身心“塑形”阶段的未成年人营造有益的成长环境时,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责不利环境因素上。如果在引导时用一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比如有趣的智力游戏、生活体验代替排满周末的兴趣班,比如亲子互动代替精神留守,孩子们还会一味向往光怪陆离的游戏世界么?如果制止孩子看不健康网页只能靠“监控”来实现,如果禁止孩子去网吧只能通过“盼网吧得到整治”,那孩子的需要又了解多少呢?
就像感冒时滥用抗生素挂水,见效快却容易使病毒产生耐药性,等到重感冒来袭时,就只能用更高一级的抗生素。同理,网吧违法经营的行为屡禁不止,用老办法治理也是然并卵,不妨想一些后患少、治得彻底的法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