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揭秘地铁“妈妈丐帮”:带娃行乞月入过万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07-27 08:44

 

  对话妈妈

  老家不少人都在外面乞讨,家里有孩子的就带着孩子出来。

  家里没人照顾孩子,带孩子乞讨,别人看孩子可怜会给点。

  我要钱的时候都低着头,不敢抬头,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脸。

  甘肃老家“组团”,乞讨时不敢抬头

  母亲带着孩子出门乞讨甚至“遥控”,在南京并不是个例。而且,他们大多数人来自同一个地方——甘肃岷县。

  “老家不少人做这行”

  扬子晚报记者曾在南京宁天城际S8号线葛塘站警务室,遇到过一位抱着孩子乞讨的岷县籍女子。一进警务室,这个女子就主动地拿出了怀里孩子的出生证明,表示孩子是她亲生的,并非拐骗而来。

  这位妈妈虽然是1990年出生,但看上去要比同龄女性显得成熟一些,带着的小女孩看上去有一岁多的样子,水汪汪的大眼睛懵懂地四处张望。民警给孩子拿来了一盒糖,孩子笑嘻嘻地拿在手里把玩。

  在和记者的对话中,这位90后妈妈表示,他们老家不少人都在外面乞讨。家里有孩子的就带着孩子出来,大家是结伴“组团”出来的。大家坐火车来到南京以后,就在火车站附近落脚。找一些便宜的老房子租下来之后,白天就去火车站、地铁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乞讨。面对大城市的繁华,90后妈妈说自己就是想能多讨一点钱,回老家多盖一间新房住。

  “随身带着户口本防查”

  “因为我们那里就是这样的风气,大家都在外面乞讨赚钱,也就不觉得乞讨是件丢脸的事情。我要钱的时候都是低着头,不敢抬头,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脸。”

  为什么要带孩子乞讨?这位妈妈的回答有些心酸,“家里没有人照顾孩子,自己带着孩子乞讨,别人看着孩子可怜会给点零钱,而且自己也能照顾到孩子。”

  “隔几天我们就会接到报警,说是有女的抱着孩子在地铁上乞讨,怀疑孩子是拐来的。”南京地铁公安分局指挥室教导员宋璐莹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目前为止,他们核实过的所有带孩子乞讨的妈妈里,没有拐卖行为,而且这些妈妈们随身都带着户口本和孩子的出生证明,明显是有备而来。

  警方说法

  “妈妈团”月入过万

  要来的钱马上转走

  根据统计,今年5月1日到6月30日期间,南京地铁授权执法大队共查处乞讨行为480起。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地铁里乞讨的妈妈。

  据了解,这些母亲来自甘肃岷县,都是80后或90后。让执法人员印象深刻的,是一位1996年出生,今年才19岁的年轻妈妈。这些职业乞讨者随身都带着户口本以及孩子的出生证明,而且身上携带的现金绝不会超过一百块钱,乞讨来的钱会很快转移。

  根据《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乞讨者,由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并可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而对于乞讨者来说,即使被抓住,罚款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毛毛雨”。因为在他们身上不会装太多的钱,乞讨得来的钱会很快转移到同伴身上,即使被执法人员抓住,按照规定的最高上限罚款,对方也交不出那么多钱。

  从南京地铁警方公开的资料来看,在南京地铁里行乞的职业乞讨者,80%的家庭并不贫困,家中本身就有劳动力,完全可以找一份正当的工作赚钱。

  警方查处的职业乞讨者中,有很多人人均日收入大约在400到500元,经验丰富的人日收入甚至能高达1000元。可以说,这些乞讨者月薪轻松过万,而且还不用缴税。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陈迪晨 裴睿] [编辑:林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