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亚一店铺为流浪者每日发三餐盼更多人参与进来
光明路上“施粥铺”
流浪者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三亚这家小铺子每日免费派发三餐,为落难者提供帮助,不少人在这里重拾信心
7月28日中午11点半,三亚市光明路一家小铺子前早已排了长队,萧瑟的小雨中,组成队伍的是一群流浪者和生活困难人群。从这家名为“施粥铺”的小铺子捧回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饭菜,他们的心情如同脚下的路名一般光明。
这家小铺子成立于2014年11月11日,从那天起,每日三餐免费派发饭菜,专门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免费饮食。成立半年多来,这里已经成为附近流浪者心中最温暖的地方,不少来三亚遭遇困难的外来务工者,也在这里收获了一份感动。即使在昏暗的台风天,这里也始终亮起一盏明亮的灯,举起这盏灯的,是十多位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对于未来,他们的心里也没底,“今天还开着,说不定明天就关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愿意“平淡地走下去”。
排队领餐的人群。
每日免费派发三餐
不设门槛不限群体
7月底的三亚,雨季渐渐到来,漫天的小雨飘零,街上没有太多行人。但是在光明路的一家铺子前,场面却截然不同,数十位流浪者有序地排着队,从义工的手中接过一份份冒着热气的饭菜。
这是三亚唯一的一家“施粥铺”,它在早上7点半准时派餐,等候多时的人们可以领到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中午11点半和下午5点再度派餐,进行半个小时的派餐。免费发放的每一份食物包括一份米饭和一份素菜,全都用一个个小袋子装好,整齐地摆在台面上。“这样比较方便派餐,每个人正好一份,因为来领餐的人太多了,铺子小,不能提供那么多人用餐,只能是发放。”铺子的义工说道。“每顿有多少人?”“至少有上百人。”
28日中午,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这家小铺子,面积不过几十平方米,摆了几张桌子,一个硕大的雨棚将门面遮去一半,若不是门口那一排长长的感谢栏,真看不出与周围店铺的区别。感谢栏内贴满了红底黑字写成的感谢信,对所有向铺子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致意。“一开始执法部门不让贴,让我们贴到指定的宣传栏,了解到我们的工作后,同意我们贴在这里,居委会还花钱给我们设立感谢栏。”义工连阿姨介绍,最初成立时,包括执法部门和周边商铺都担心,大批的流浪者前来领餐会造成混乱。“虽然做好准备,但是刚开始时结果确实如此。”连阿姨说道。
2014年11月11日,“施粥铺”正式成立,专门为有需要的人免费发放食物,主要针对流浪者和生活困难人群。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领餐,混乱的队伍给周边商铺造成了影响。“一开始队伍很乱,吃完了东西也随处丢,有些还丢到旁边店铺的门口。但是我们不能停止发餐,因为那是我们来这儿的原因。”连阿姨说,每个人都有荣辱观,只需要多加引导,任何人都能够遵守约定。即使已经过了派餐时间,仍然有不少人前来领餐,有不少已是常客。义工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碗筷,屡屡起身进行发餐。“这么多人来领餐,会不会被个别人有意赖上这里。”南国都市报记者问。“没有关系,任何人都可以来领餐。他来领餐,就证明他有需要,值得帮助。不过派餐只有半个小时,总的分量是一定的,时间到了派完了,也只能等下次。”义工连阿姨答道。
台风天里的一盏灯
不少人在这里重拾信心
今年6月22日,第8号台风在万宁登陆,带来的狂风和骤雨让三亚也受到影响,街上的商铺纷纷提早关门,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面临着没有食物的窘境,一些从外地来三亚的自助游客也无法及时找到饭店。一时间,三亚湾掀起巨浪,海水混着雨点,打在流浪者的脸上。
而在距离三亚湾不远的光明路,一家小铺子仍旧亮着灯,尽管招牌已经被吹落,这盏灯还是照亮了台风天里昏暗的一角。“东西都提前准备好,饭菜已经做好,知道台风要来了。”义工连阿姨说,陆续的,有流浪者和游客来到铺子,领取饭菜。往日里很难有交集的两个群体,如今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餐。
除了流浪者,小铺子还招待过很多一时落难的务工者。几个星期前,几位年轻人一直在铺子门前徘徊,眼神却一刻不离桌上的饭菜。“后来一问,是几个从山东来的小伙子,行李都丢了,身份证也不见了,一时没有办法。那几天都过来领餐,每次都告诉我们找工作的进展,后来终于在一家饭店找到工作。”连阿姨说道。
更早之前,铺子里还来过一位年轻人,他神情黯淡,满身的污垢,默默跟在流浪者的身后领取食物。“他来三亚打工,工作还没找到,行李先被偷了。”义工小傅说,那几天年轻人一直来铺子领餐,很少说话,直到有一天,年轻人一下说了很多。“生活怎么这么不顺,别人偷了我的东西,我也要去偷别人的。”年轻人说道。“偷东西没有结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是重新开始吧。”小傅对他说道。那之后,年轻人去补办了证件,正式开始找一份工作。
去年的12月份,一位外来打工者始终没有找到工作,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身上的钱也一天一天变少,得知这家免费派餐的“施粥铺”后,一日三餐都赶来领餐。“已经记不清来领了多少次,一开始领到食物时,眼里很兴奋,后来慢慢淡了下去,再后来,眼里只有迷茫。”小傅看在眼里,有意无意开始与他聊天。之后,他开始去找一份工作,领到第一份工资,特地赶来捐出了50元钱,今年春节时,还特地给小傅打了个电话,“我要回家过年了,谢谢你们。”
接受捐赠回馈大众
他们乐于做“二传手”
铺子里的一角,成排堆着一人多高的大米,厨房里放着土豆、芹菜、黄豆等食品。7月28日的午餐,是黄澄澄的煮黄豆。在门外的感谢栏上,贴着一张求助信,写着“施粥铺租赁九月三十日到期,我们正最大努力续租,由于某种原因,多次协商还是不顺利”,希望大家能够提供更合适开设粥铺的地点。
“铺子里的食物大多是好心人捐赠,我们负责将它们转送出去,这是一种循环。房租我们承担。”连阿姨说道,目前铺子里有十多位义工,人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有些甚至为了铺子辞去了原先的工作。阿牛原先是铺子大厨,如今是厨房的帮工,他曾经是一位艾灸按摩师,为不少流浪者和义工做过按摩,为了铺子里的工作,他把原先的工作辞了。“就是尽一份力吧,帮助别人自己也开心。”
辞职意味着没有了稳定的收入,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的无奈只有自己知道。这一点,也是铺子未来希望能为年轻义工提供的。“我已经退休,有退休金,但是年轻人还得养家糊口,下一步,希望能够为他们带来工资。”连阿姨说道。
每天准时开门,厨师在后厨辛苦做饭,热得一身汗,义工在门前分发食物,同样汗流满面。而领餐的人只需要到点前来,就可以舒服地领走属于自己的一份,而且不花一分钱。“一开始确实挺难接受的,三亚的天气很热,房间又小,身上出了一身痱子。流浪者领完了餐,可以到汽车站吹着空调看电视,我们却得在这里出一身汗。为了什么?”连阿姨说,流浪者们越来越有秩序地排队,越来越多受帮助的人找到工作,心里也就慢慢释然了,“即使只能帮助一个人,都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人人都是管理者
面对困难一笑而过
在“施粥铺”这个小铺子里,几乎人人都是管理者,与一般的公益团体如此相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在闲暇的时间过来帮忙,而且没有回报。但是它又与一般的公益团体如此不同:它有自己的铺面,有正规的工商执照,还有相关的卫生许可。
个体经营户小傅,是义工们口中的“负责人”,对于这个称呼,他有些不好意思。“在这里,人人都是管理者,我也只是在空余的时间过来帮忙,有什么做什么。”小傅介绍,两年前,一群人聚在一起,打算尽自己的一份力做慈善,慢慢提出了“施粥铺”的概念,直到去年年底,“施粥铺”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建了起来。对于最初的想法,小傅说,走在街上,很容易看见流浪者,他们无处睡,没饭吃,很需要帮助。他们就像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铺子需要房租,平时物料水电都需要花费,但是在义工们的眼里,这些“都不是事”。“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这几个月也经历了不少困难,得出一个结论:不把困难当困难,困难就会趟过去。”虽然这么说,对于未来的担心还是隐隐存在。“今天还开着,说不定明天就关了。”小傅笑着说,“即便如此,还是希望能够平淡地走下去。”
对于未来的方向,义工们心中有一个愿望,“希望后继有人,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并且希望流浪人群都能在思想上转变,慢慢走上正轨。”
相关链接:
男子专杀路边睡觉流浪者 拒不认罪称“梦中杀人”
杭州图书馆向流浪者开放 称无权让任何读者离开(图)
美硅谷流浪者咫尺豪宅外住帐篷饮河水
男子喝酒嫌流浪者太吵乱棒打死 曾是“正义哥”
贵州0-1流浪者两连败小组垫底 泰达旧将破门
海口:寒夜流浪者有了棉衣 部分受助人员拒绝去救助站
尊重流浪者自由的救助更有人情味
更该关注流浪者见义勇为的正能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