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下水管道畅通无阻,与管道养护工人的努力分不开。在海口这座城市,就有多位下水管道养护工人。他们每天与下水管道为伴,无论刮风下雨,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由于他们往往需要进入地下5米深的下水管道查看,除了要面对管道中令人难忍的臭气,还要面临很多潜在的危险。
第一次下井全身臭了3天
8月16日中午,在海口市椰海大道与龙昆南交叉地点,炎炎烈日让人难以承受。在一个下水管道口附近,海口市市政管理局排水管道养护所工人杜秀喜等人正在进行抢修。他们要在天黑前,将损失的井盖安装好,将出现问题的下水管道修复铺设好,否则会影响到来往车辆的通行。
天气比较炎热,加上个头胖,每挖几次泥土,汗水就不停地从杜秀喜黝黑的皮肤里冒出来,全身犹如被雨淋过一样。
“在地面上施工,这还不算困难。下井作业才是最难的。”从事下水道工作已经22年的杜秀喜说。
1993年,刚担任下水管道工人时,杜秀喜十分兴奋。但工作几天后,他便开始觉得恶心,感到难以接受。
“之前都没有防护服,加上机械化程度不高,我们经常要深入地下去查看下水管道的情况。”杜秀喜说。
至今,杜秀喜还记得1993年自己第一次下井作业的经历。当时他被派往疏通府城地区一条被堵住的下水管道。赶到现场后,为了查看究竟,杜秀喜光着膀子,带着手电,下到地下5米左右的排水管道。从井口下去时,股股臭味扑鼻而来,恶臭让杜秀喜感觉呼吸越来越困难。
“当时我就想马上爬出去了。”杜秀喜回忆,当时自己全身泡在污水中,有蟑螂、老鼠从身旁跑过,感觉十分恐怖。好在有站在井口的同事不断鼓励和提醒,杜秀喜才勉强继续工作。
“如果我不及时疏通管道,等到用户排放污水时,被堵住的污水肯定会冒出地面。”想到这,杜秀喜硬着头皮,拿着竹竿将管道里的堵塞物清除,让管道恢复了畅通。
作业完成后,在污水中泡过的杜秀喜觉得全身发痒,回家洗了好几次澡后依然觉得全身腥臭,“那次作业后,我浑身足足臭了3天!”
吃饭吃出臭水沟的味道
8月15日下午,在府城振兴路,排水管道养护所工人王经雷、张彪正对井盖进行逐一排查。这条路上的一处下水道井边,一股难闻的气味让市民不禁皱起了眉头,不少经过的市民更是纷纷绕道而行。
检查到问题后,王经雷等人便开始进入下水道井里忙碌起来。仅是站在井边采访,记者就已忍受不住那刺鼻恶心的臭味,而这些工人们却要在井里待上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
“我们天天都与臭水沟打交道。”13年来,对这样的工作,王经雷已习以为常。
从业以来,每天早上8点,王经雷就开始对辖区内的井盖和下水管道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损坏或者堵塞时,就立即进行疏通。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必须把工作做好。”王经雷说,每天大量的油污都会排放到下水管道,时间一长,油脂硬化、结块,很容易堵塞下水道,有时还有从化粪池里排出来的各种杂物堵着通水口,竹条根本捅不开,只能靠人下到井里掏。
有时在抢修排水管道时,为了尽早完成工作,王经雷和他的工友们就在工地上吃完他们的午饭。王经雷告诉记者,触摸过臭水的双手捧着米饭吃时,一份饭里往往会混杂着米饭的香味和臭水沟的味道。
“这种两种味道的饭,我们已经吃习惯了。”张彪笑着说,从业后,工友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吃饭吃出臭腥味。
有危险也要坚持
“有危险,但也要坚持。”杜秀喜说,之前养护工人都没有防护服,都是光着膀子就下井去了。如今,随着单位重视,现在的养护工人都有了防护服,作业比以前安全多了。
因工作性质,每天排水管道养护所工人都与臭水沟、井盖为伴,下井检查是常事。下井就意味着存在危险。在百度中输入“下水管道工人”,记者找到了很多关于下水管道工人被冲走或者这项工作存在安全隐患的报道。
杜秀喜、王经雷等下井作业的工人深知,他们天天与下水管道打交道,难免会有安全隐患。但为了工作,即使危险他们也要坚持到底。
为了安全,目前管道养护工人们也采取了很多防护措施,如工作中前后两个井口都要站人,才能下井作业。此外,他们还会借助视频等工具,尽量降低风险。(本报海口8月19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