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守住“光明”要不忘历史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刘亚黄仍居住在距离发电站不远的果园里。
距他们家几十米远处,有一个侵华日军为保护发电站修建的两层高炮楼。部分已经倒塌,竖立着的墙面上还清晰的留有弹坑。不过在刘亚黄老人的记忆里,这些弹坑是解放战争时候留下的。
“发电站修好不久,日本就宣布投降撤走了。”刘亚黄称,发电站第一次发电时,他们都十分好奇,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把整个黑夜都照亮了。可是当时不是给他们村民用的,他们用上电是解放后的事情了。
“当时大家都很穷,不要说是电灯了,连衣服都没有。”吴亚本称,当时他去干工,只是用丁字布包裹住下身。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干工时上身大都是光着。也没有什么东西吃,好一点的都是日本兵吃剩下的。
第一次看到电灯的光亮,吴亚本老人也曾被那光芒震撼过。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吴亚本不曾敢想会有现在幸福的生活。
马龙村因为修大广坝的需要进行了搬迁,家家户户现在住在政府修建的新房里。整齐规划的新村,道路硬化,环境很优美。“搬到这里小孩上学、看病、买东西等都很方便。”吴亚本称,尽管现在用水比较吃紧,但村民的生活和以前相比,不知好了多少。
现在,电对于村民已经不再稀奇,家中有各种电器,而不只是电灯。不过对于那段让村中老人遭受过非人待遇的历史,他们不希望再次上演,但必须去正视和面对它,因为和平的“光明”需要去守护。
观点:留存日军侵略罪行遗迹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在海南岛像石碌铁矿、田独铁矿、东方大广坝等,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侵略遗迹还有很多。可令人忧心的是,部分遗址却未得到应有的保护,正被岁月所侵蚀、遗忘。
“很多日军的侵略遗迹,遭人遗忘后,便遭到了破坏。”海南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石夫记忆中,七十年代在海南陵水当兵的时候,见过很过日本侵略者留下的遗迹,甚至还曾住过日本人留下的营房。可如今,早已经不见了。
他印象最深的是位于海口市大同路的8栋小楼房。经考证,那是当年日本人留下的营房,“也可能是指挥所”,曾石夫随即拿相机去拍照。可不久之后,第二次去的时候,这8栋小楼便被拆除,消失得无影无踪。
曾石夫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保护这些侵略遗迹,就是要铭记那段血腥的侵略历史,就是要谨记历史教训。”
“每一处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凝聚着众多抗战先烈的鲜血。”网友“@得胜沙的故事”说:“试想一下,我们的后代在百年后,如果还能站在抗日战士铜像前,驻足缅怀琼岛先烈浴血奋战的岁月,感悟精忠报国的思想情怀;如果还能站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遗迹前,深思那段民族苦难,那又将是怎样一番令人激动的场景呢?”
他说,不让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历史遗迹在我们这一代沉寂、消失,这不仅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有的担当,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亦表示,日军侵琼遗址和抗战旧址具有十分重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这些历史遗址不可再生,消失一个就少一个历史见证。
“要想对遗址进行保护,目前只有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将其列入文物范围这一方法。但由于要列入文物范围需要一定的年限,而有些遗址还达不到这一标准,因此,遗址保护工作难之又难。”该负责人表示,对遗址的保护虽然存在困难,不过“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
相关链接:
东方“万人坑”遗址埋葬3万具尸骨 幸存者讲述日军暴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