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历史,才能放眼未来。二战期间日本强掳与奴役中国劳工,罪证确凿,本来不是问题。但日本总有人妄图掩盖事实,说中国劳工是“正当的劳务活动”,而多任日本政府内阁,都对掳掠残害中国劳工问题讳莫如深。在国内也有些人对此认识模糊,故颇值得一说。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强掳中国劳工是“正当的劳务活动”吗?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08-23 21:31

  敬畏历史,才能放眼未来。二战期间日本强掳与奴役中国劳工,罪证确凿,本来不是问题。但日本总有人妄图掩盖事实,说中国劳工是“正当的劳务活动”,而多任日本政府内阁,都对掳掠残害中国劳工问题讳莫如深。在国内也有些人对此认识模糊,故颇值得一说。

  东北是中国劳工被奴役和残害的主要地点之一。在广阔的东北大地,迄今已经发现60余处“万人坑”“炼人炉”,仅吉林境内就有辽源煤矿、吉林市丰满、延吉老头沟煤矿、通化石人血泪山、通化七道沟、大栗子铁矿等处的万人坑。“万人坑”的尸骨有的保持张着口、向上爬姿态,有的保留着弓着身躯、呈痛苦挣扎的形状,有的被捆着铁丝、戴着脚镣或头骨被打漏……他们以永远不变的姿势,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这些累累白骨,幽幽冤魂,到底是些什么人呢?大量历史档案、当事人日记和回忆,战犯审判材料以及有关照片资料,告诉了我们真相。

  日本侵略者为实现“以战养战”目标,14年间强掳和奴役大量中国劳工。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先是在华北诱招,而后在占领区采用各种办法补充劳工,如划区摊派强征,强行抓捕的“抓浮浪”,建立所谓的“爱护村”强征农民,在东北实行的“良民”服劳役、“勤劳奉公制”等办法。还实施“猎兔”计划,把大量战俘用作特殊劳工。数量巨大仅从有依据的三个数字可见一斑,1935年到1937年诱招进入东北劳工109.6万,1942年到1945年8月在东北强征劳工430多万,1943年送往东北的战俘和平民各8万多。而这些劳工受着非人的待遇,条件恶劣、超负荷劳动,死亡率很高,如抚顺煤矿1941年死亡率6.7%,1942年11.1%,1943年12%。而穆兴水路工程时死亡率更超过24%。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惨酷的是在日本本土。1942年11月27日,日本作出向其本土大量输送劳工的决定。中国战俘和劳工大量被送往日本。1943年试验性地输送8批1411名,后两年输送161批37524名。同时也用“抓浮浪”的方式抓捕了大量劳工。据华北劳工协会等统计,1942年1月至1945年9月,从华北输出的强制劳工有据可查的达260多万人。这些劳工在日本遭受了残酷的奴役和迫害。从来吃不饱,住的是穴仓式木房,衣服单薄。而承担的是正常工作量的3倍。由于条件恶劣,仅两年就有6830名中国劳工死亡,死亡率17.5%,其中有14个事业处死亡率在30%以上,最高的52%。值得一提的是秋田县花冈鹿岛公司劳工,半年就死亡了200多人,劳工不堪其苦其辱于1945年6月进行了暴动,起义失败,数百人被折磨致死。

  强掳与奴役中国劳工,有事实、有佐证、有遗迹、有记忆,铁证如山,岂容抵赖。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段红彪] [编辑:林明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