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客厅、卧室、厨房等在我们几代人居住过的帐篷里是没有的。”西藏山南地区农牧民次仁多吉一家早在7年前搬进了安居新房,由此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蜗居”生活。
由于受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农牧区生产力水平、农牧民生活质量比较低,农牧区的社会积累、家庭积累都处于较低水平,农牧区和农牧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比较弱。
自2006年起,西藏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和“兴边富民”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并以“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的原则,尊重农牧区民众的自愿选择和生活习惯,以最大限度改善农牧民的居住条件。
次仁多吉说,2008年全家搬进了新家,家人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卧室,也有了独立的佛堂、客厅,到后来政府给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了太阳能供电设备,“我们不再使用汽灯了,传统的油灯都已经见不到了。”
西藏安居工程启动后,各地农牧民借着安居工程的这股“东风”,纷纷组建了农牧民施工队、运输队、木工队等,他们活跃在安居工地,并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我家两个儿子,都已经是小老板了,最近他们都在阿里地区。”今年72岁高龄的加措老人出生在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旁,老人从旧时的西藏走到今天,成为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如今,他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十分满意。
“近年来,儿子们忙着盖房子、跑运输,做点小生意,全家人的生活很幸福。”加措老人把脸侧到记者耳旁放低声音说,他前半辈子的生活过得很辛酸,现在已不愿回想过去,只希望陪伴着孩子们安度晚年,“除了照顾好自己,无需操任何的心。”
山南地区乃东县金鲁新村距山南地区泽当镇有20余公里,在实施安居工程之前,这里曾是一片空地,后由政府出资,对3个位于山里的小村进行了搬迁合并,并沿公路建起了该村。
经过几年来的规划建设,金鲁居委会已成为山南地区第一个“农村清洁能源示范村”,沼气早已取代了牛粪。同时,金鲁新村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全村民众告别大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270平方米两层藏式“别墅”。
自2013年,西藏加快推进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建设,引导农牧民走上“安居”与“乐业”并举的发展道路。
来自西藏日喀则市艾玛岗乡的达娃老人说,近年来在安居工程的资金补贴下,全乡民众已经住进了亮堂堂的安居新房,老人家里的房子盖得很大,两层带前后两个院子,“人畜分开了,家里干净了,晚上睡得也安稳踏实。”
2013年是西藏安居工程“收官”之年。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完成46.03万户,完成投资278亿元人民币,全自治区农牧区民众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20%至40%。
2014年,西藏根据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1000个行政村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至此,西藏230万农牧区民众不仅实现了“新房梦”,生活条件与质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