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乡村教育。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虽然近年来乡村教育进步巨大,但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建设中的短板问题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师资问题是“最痛的痛点”。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让“师资”不再成为乡村教育“最痛点”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09-10 07:48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题: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袁汝婷、刘奕湛、丁静

  一方面是资金倾斜,投入增多,硬件加强;另一方面则是师资老化断档,结构性短缺……

  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乡村教育。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虽然近年来乡村教育进步巨大,但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建设中的短板问题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师资问题是“最痛的痛点”。

  怎样的乡村教育才能托起农村明天的太阳?面对几个月前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人们普遍期盼,各项政策能精准发力,尽快落地,让“漂亮的薄弱学校”不再薄弱。

  逐步告别“危房时代”

  “那样的时代,以后就只能定格在图片里了。”搬出危房那天,刘凯军和学生们在教室前留了一张合影。

  甘肃会宁,地处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却是基础教育的强县。刘凯军是会宁县杨崖集乡罐峡小学校长。他经历了乡村教育的“窘迫”时代,“不仅在危房里上课,甚至连教具都没有,上课就是粉笔加黑板。”

  如今,他和学生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还用上了“班班通”等先进的教学仪器。

  罐峡小学是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的缩影。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我国乡村教育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同城市差距不断缩小。

  据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介绍,从2014年到2018年,甘肃规划总投入214.16亿元用于改善全省1.1万多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已投入资金超过56亿元,新建、维修校舍120多万平方米,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51万平方米,项目覆盖了5400余所农村薄弱学校。

  “让农村坐上教育发展的‘头把交椅’。”去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验收的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副局长原涛说,该市山区学校的“班班通”比例达到70%时,城区还不到60%。目前,该市所有农村学校、教学点都已实现“班班通”,并且所有上网费用全部由财政埋单。

  资金向乡村教育倾斜已成各级政府的共识。河南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省财政教育支出中,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支出就占到49.3%。湖南省教育厅统计,2014年该省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共安排公共财政支出495.51亿元,占全省的68.6%。

  在中央层面,据不完全统计,中央财政2014年全年安排教育支出近1600亿元,其中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878.97亿元,占比超过50%。2010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还累计补助资金966.6亿元,用于改造乡村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份的7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26%。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教师队伍、学生资助等,进步是很大的。”在基层从教近30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小校长蒙兰凤说。

  祛除“最痛的痛点”

  进步固然巨大,但短板依然明显。

  地处武陵山区连片贫困地区,从湖南通道县县城驱车2个多小时,绕过7公里118道弯的盘山路,记者终于到达位于大山深处的金坑希望小学。校长杨国进充满忧虑:“随时可能请不到代课老师,根本没有体、音、美老师,英语主要靠外面来的支教老师。”

  金坑小学有1至5年级127名学生,还有两个学前班44个孩子,共171人,11名老师中有5个公办老师、4个代课老师、2个支教老师。代课老师每月工资仅1200元。

  33岁的杨庆花2004年从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就在这里代课,她的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8岁。“也想过出去打工,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但因为工资太低,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儿坚持多久”。

  金坑小学的情况并非特例。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部分学校甚至面临教师“断档”之忧;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又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很多地方只能实行包班教学,教非所学、学非所教情况较为普遍。

  今年4月1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

  “然而,乡村教育仍做不到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河南教育学院教授徐玉斌说,硬件的改善难掩教学质量上的鸿沟,质量差的关键在师资。“师资紧缺已成当前乡村教育最痛的痛点。”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在湖南省衡山县,乡村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占41%,30岁以下的教师只占15%,少数乡镇找不到30岁以下的教师;河南省济源市56岁以上的乡村小学教师占20%;在一些农村教学点,退休返聘教师成为“主力军”。

  作为农村教师重要补充渠道的特岗教师,也不能满足缺口需要。湖南省通道县去年计划招聘120个特岗教师,最终只招到80多个;河南西华县去年计划招聘220名老师,报到的只有160多个;封丘县非本地户籍的特岗教师流失率约为50%。

  调研路上,记者看到、听到的一些事例折射出部分地区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短缺令人忧心。

  湖南省桑植县桥自弯小学,语文课曾由炊事员“代班”;河南一些农村孩子的数学课由体育老师来教。更多农村孩子的语、数、音、体、美课程,全部由一位包班老师来完成。

  河南省济源市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她曾在听教时发现一所农村初中的生物课由音乐老师来教,上课时由于紧张,老师先带着学生唱了一首歌。该市教育部门统计,山区小学新入岗的数学教师专业对口率不到60%,报考语文、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而改教小学数学的教师达45%。

  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同城区中小学差距明显。2014年冬,济源市92所小学数学质量抽测,平均分85.2,城区小学全部超过平均分,农村小学仅有2所超过了平均分;2014年中招成绩分析,22所农村初中只有2所超过全市平均及格率。

  “学生是根本,教师是关键,教学质量是公平核心,教师短缺导致质量无法保证,难阻学生外流,很多农村学校因此成了漂亮的薄弱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财政倾斜并没有根本改变城乡教育质量的剪刀差,某些地方甚至有所加剧。

  “漂亮的薄弱学校”怎么办?

  “不怕贼偷,就怕来客。”采访中一位乡村教师如此描述自己的收入状况。

  在湖南,农村教师人均月收入为2483元,远远低于同学历、同年龄外出打工人员收入,甚至比当地农民聘请的木工、水泥工的收入还低。

  “收入少、地位低、前景差,乡村教师岗位凭什么吸引优秀人才?”徐玉斌说,教师是最伟大、最美丽的职业,坚守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则是更伟大的一群人,但偏偏是这些人的收入得不到保证、价值得不到承认。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乡村教师为补贴家用不得不开发“第二职业”--有人晚上开出租车,有人暑假跟着建筑队绑钢筋,有人帮村里盖房修路搬砖,有人到周边工厂打零工。

  河南省封丘县教育局一位干部说,外地来的男特岗老师找对象,当地种地的姑娘都不愿找他,“嫌他收入太低”。以往在村里受人尊敬的“老师”“先生”,现在成了连新房都盖不起的“穷教书的”。

  “如果老师的待遇和地位在村里都是最低的,怎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杜程枫是河南省封丘县居厢乡树人中学业务主任,他和妻子都是乡村教师。周围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建起了两层小楼,而他全家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盖的土坯房里,相比之下颇为寒酸。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目前,各部门、各地区都已开始积极落实计划要求。新学期开学全面推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要修订评价标准,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有些地方,像湖北省已出台支持计划的地方实施办法,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教师补贴、职称评聘等方面,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

  “对于目前处于严重困难的乡村教育来说,这无疑是场‘及时雨’,对于改善乡村教育现状意义重大。”储朝晖说。

  “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必须让别人羡慕。”蒙兰凤说,“同时还要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才能让‘漂亮的薄弱学校’提高教育质量,阻止住生源的恶性流动。”

  受访专家认为,乡村教育是否公平、有质量,不仅关系老师、学生、家长,更关系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全局。没有好的乡村教育,就不会有美丽乡村,也不会有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小康的短板就难以补齐。

  储朝晖说,从根本上建立城乡教育的良性生态,就必须真正确立城乡居民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理念,然后通过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政策调整等全方位的措施提升乡村教育水平。

  “解决乡村教师问题,是提升乡村教育的重要支点,但必须看到,仅靠这个支点是不够的。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拥有享受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权利,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他说。

 

相关链接:

第六期国家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师资培训班在京举办
农村校办园发展调查:办园师资何以低水平徘徊
粤早教机构摸底调查:过半早教机构师资不足十人
药师资格考试现大规模作弊 因执业药师荒引起
海南学校应保障足球场地和师资 弥补校园足球“缺项”
国学教材遭“冷遇”:师资、升学压力影响推广
琼山中学优秀师资团队俯首甘为孺子牛 化作春泥育红花

 

相关链接:
琼山中学优秀师资团队俯首甘为孺子牛 化作春泥育红花
国学教材遭“冷遇”:师资、升学压力影响推广
海南学校应保障足球场地和师资 弥补校园足球“缺项”
粤早教机构摸底调查:过半早教机构师资不足十人
农村校办园发展调查:办园师资何以低水平徘徊
第六期国家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师资培训班在京举办
[来源:新华网] [作者:丁峰] [编辑:林明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