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飘忽 资费心跳
“提速降费”需作为
4G业务推出以来,信号不稳定是用户体验不佳的一个突出问题。广告中宣传的“极速体验”不时遇到“龟速现实”。“说好的网速去哪儿了?”这与基站覆盖率不足有一定关联,又反过来制约了4G的进一步发展。
“从哈尔滨到齐齐哈尔大约300多公里,在两地之间往返,移动4G信号时断时续,有时连3G的速度都达不到,有些地方干脆没有信号。”哈尔滨的姜先生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主管,工作性质需要他时刻在线。在没有WiFi的环境,4G是他唯一的选择,但使用中的这些不愉快,无疑令公众对4G的效果产生质疑。
记者调查发现,信号不好已成为4G使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广州,地铁3号线体育西至番禺广场段是客流量相对集中的地区,移动4G虽有覆盖,但在地铁行驶过程中,时常出现卡顿或掉线情况。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全线无4G信号。
在安徽合肥,用户最不满的是“网络在4G和3G之间飘忽,市中心信号较强,位于郊区的居民小区信号较差,有时进入商场、写字楼,4G信号突然完全消失。”
“如果开着4G流量不关,一觉醒来,你的房子就不属于自己了”,这是关于4G资费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说法虽夸张,但4G昂贵的资费确实屡遭用户诟病。2012年以来,工信部已经连续四年启动“宽带提速”专项行动,但距离用户期待仍有差距。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要求“提网速、降网费”后,主管部门和电信企业陆续推出多项举措和时间表,效果仍待实践检验。
不少网友认为,尽管经过“提速降价”,三大运营商的4G资费标准还是偏高。以安徽省移动4G流量资费为例,分别有10元70M、40元700M和50元1G的流量包套餐,超出套餐部分的流量则按照0.29元/M计费。这就意味着,额外使用1G流量的花费要达到290元。对于每天使用在线点播、视频通话等应用的用户来说,套餐所能提供的流量远远不够,但超出部分的流量费用又过高,实在难以接受。
艾媒咨询《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流量使用情况报告》显示,2014年,59.1%的手机网民每月实际使用流量会超出月租流量套餐,其中25.8%的网民会超出流量套餐较多。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网页和网络应用中加载的图片、音视频消耗的流量较多。费用这道门槛使得用户不敢“敞开使用”,从而降低了体验质量,也导致4G发展遭遇瓶颈。
法规护航 思路创新
角色调整求长远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很多地方机构囿于自身利益,阻挠网络运营商进入,这是国内4G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时候需要政府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那些缺乏充分理由,却不让运营商进入或收取很高费用的情况进行处罚,保证通信畅通,保护消费者利益。”
“4G信号不好与现阶段4G的基础设计也有关系。”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教授田丽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她看来,4G走的是高频信号,频率越高,基站的覆盖范围越小。如果适当降低4G频率,对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进行频率资源的重新分配,重新规划基站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站建设总是跟不上发展的问题。
信号问题需要协调与规划,降低费用这事也不能太过心急。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研究所研究员史炜认为,运营商是国有企业,也是上市公司,要面临国资委的业绩考评,“在国外,运营商可自行调整资费。但国内的运营商却不能这么做。调整资费必然会导致利润下降,这在考评中会受到追究。”史炜认为,降低资费很难一蹴而就,应在技术不断进步、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成本消化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步落实。
当下,“提速降费”已在运营商套餐政策方面有所体现。5月14日,中国移动发布新的4G资费套餐政策,宣布资费全面下调,并推出了流量共享、清零周期延长至半年等新政。据中国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陆文昌介绍,中国移动4G资费还将继续改进,目前正在四个省试点“弹性计费”和“智能匹配”;与70多家企业展开合作,发展定向流量的后向收费模式。
田丽建议,三大运营商除了要不断提升技术,还应考虑以创新思路调整盈利模式,实现规模效应。现在农村地区和城市的中老年人口是我国网民拓展的新领域,运营商可以配合国家网络入村、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将国家信息战略融入商业模式,应有利于消费者认可并乐于使用4G。此外,运营商也不该只担任“收过路费”的角色,更要关注4G内容的丰富性、便利性、针对性,用市场化的手段参与产业链的融合,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