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身体不便自卑
吴法新家在海南儋州,原本出生时的他身体没什么疾病,出生40天后,他发了一场高烧,这场高烧也一下子改变了他以后的日子及命运。自此之后,他的左手及左脚再也不能跟健康孩子一样自由挥舞和走路了。
吴发新说,因为身体上的不便,小时候的他“很自卑,几乎不想跟别人交流”。吴法新说,当时每次看到小朋友们蹦蹦跳跳的玩耍,自己心里很羡慕,“真想跟他们一起玩一起闹”。但是身体的不便让他只能“无奈的傻坐着”。
吴法新看来,15岁之前,他的天空都是“灰色”的:没有儿童时代的多彩、没有少年时期的活泼。
羽毛球给了另外一次生命
说起学习羽毛球,吴法新脸上立即露出灿烂的笑容。
吴法新时代是在儋州那大中学度过的,那时学校里有几位老师酷爱打羽毛球,当时念初中的吴法新课余时间老喜欢看他们打球,“看的次数多了,我的手也痒痒了,总想自己挥拍上阵。”因此,在老师的对手缺席的时,他也有了上场的机会。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是老师们的对手,但都鼓励他“接着玩”。
一段时间以后,吴法新发现,“羽毛球运动带给我很多东西,特别是心情感到非常愉悦”。于是,他爱上了这项运动。
那些年,为了缩小和老师的差距,吴法新坚持苦练技术和身体素质,“那时我很痴迷羽毛球,每天做完功课的第一件事是打羽毛球,一打就是几个小时。”
但由于担心他的身体,父母那时一直不太支持他打羽毛球,“父母很不理解我近似疯狂地打羽毛球,说行动不太方便,打什么羽毛球,散散步就行了。”但吴法新认为,这项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给他增加了好多自信。他更加努力学习羽毛球技术。只要电视上有羽毛球比赛,他一定不会错过。
经过几年的苦练,吴法新高中毕业的时候,在羽毛球场上他和那大中学的老师水平不分上下了。而让父母及同学惊讶的是,原本自卑寡言的他越来越阳光、自信。
吴法新说,这是羽毛球给了他自信,“这相当于我的另外一次生命”。
苦练才能进步
那时候,因为是业余爱好,所以吴法新没有得到名师指点,也没有进过羽毛球培训班,那些年他的羽毛球技术完全“自学成才”。
羽毛球是一项讲快速移动的运动,对于身患残疾的吴法新来说,想打好羽毛球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代价。
为了克服身体先天性障碍,他想了很多办法,在双腿上绑上厚厚的沙袋打球就是其中一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的确感到有效果,脚下轻盈了许多。”为了增强上肢力量,他每天要做好几组引体向上和俯卧撑。“劈吊、拉后场”是吴法新的得分“绝招”。当时为了掌握这项技术,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他每次到球场的第一件事是反复练这两个动作,一练就是半个小时,“直练到自己感觉不错为止”。
吴法新感叹:“为了打好羽毛球,我可真的吃了不少苦。”
成绩在汗水里成长
打羽毛球不仅给吴法新带来了快乐和健康,“我以前动不动就生病,自从打上羽毛球后,身体变得强壮多了。有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打场球出身汗,心情就好多了”。也让他成了“香饽饽”,约他打球的人有时候要排队。他说:“打球让我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很多朋友约我打球,有时候一天会接到好几个邀请。”
2005年,吴法新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毕业后在深圳工作,繁忙的工作使他再也不像之前那样频繁的打羽毛球。
2006年,一个偶然机会,使吴法新又拿起羽毛球拍。那一年,他代表儋州对参加海南残疾人运动会羽毛球赛。在站立3级比赛中,吴法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金牌。此后,海南省残联成立了羽毛球队,吴法新成了主力球员。省队教练对他评价颇高,认为他技术功底不错,1.79米的身高非常适合打羽毛球。进入省残疾人羽毛球队后,吴法新辞去了在深圳的工作。由于羽毛球打得好,海口一家酒店聘请了他。工作问题解决了,他打起球来没有了后顾之忧。
追求没有残疾
多年来,吴法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多次代表海南残疾人出征全国大赛,并获得不少荣誉:2011年全国第八届残运会站立2级单打第二名、双打冠军;2014年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双打第一……
第九届全国残运会,吴法新再次代表海南团出征。他一路过关斩将,虽然在决赛中负于对手,但他以良好的状态、不服输的精神,让现场观众为之喝彩。
可以说,一路走来,吴法新在羽毛球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在都江堰羽毛球馆,拿到亚军的吴法新高兴地对记者说:“能为海南残疾人争光感动特别高兴,我将继续加油,不仅为了自己,也为所有的残疾人兄弟姐妹鼓劲,因为追求是没有残疾的。”
相关链接:
【羽毛球活动】周五又要到了 小伙伴们duang起来!·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