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60年的民国老宅,现在想卖了
距离徐国镇公馆不远的大方巷9号,是目前在售的另一栋民国别墅。
房子的主人是70岁的唐宁棣,他在里面生活了60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唐家和另外两户人家一起合租着这幢唐家当初花二十根金条买下的宅子。1998年,政府落实政策将宅子发还给了唐家,大方巷9号也成了南京为数不多的享受私人产权的民国老宅。现在,他却想要卖掉了。
大方巷7号建筑群
民国时期的“行长大院”
大方巷9号,是房产证上的地址,门牌号码却是大方巷7-临4。它和隔壁的大方巷7号本来是一体的。大方巷9号,加上7号院里的8栋洋房,解放前叫“广东新村”,在同一个大院子里。
9栋洋房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都是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初建用途为民国时期外国使节的家属居住用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设在南京的使馆纷纷撤离,这些房子也就没能派上用场。
人走了,没人来住,营造商急了,因为房子也是贷款盖的,只好四处寻找下家。他们找到唐宁棣的父亲、时任江苏省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唐鹿门,希望他帮忙把房子卖掉。
父亲在银行界人脉广,找到当时中中交农四大行,还有一些私人银行的行长,由他们私人买了下来。所以,广东新村当时住的都是民国时期各大行的行长。
“当时9户人家抽签,抽到哪栋就住哪栋,我们就抽了这栋。紧挨着的那栋就住着江苏省总行行长,叫杨成一。”唐宁棣指指对面的房子说。
1949年解放前夕,广东新村的住户们陆续搬走,南迁台湾、香港。
“当时我们家是大家族,奶奶还在,父亲弟兄8个,据说开销都是父亲供应,为了这一大家,就没走。”大方巷9号,唐家一直居住至今。
现在,其余几栋房子的产权人均在海外,由鼓楼区房产经营公司代管,居住人群则由省市相关部门分配。2009年4月,9栋建筑被整体命名为“大方巷7号建筑群”,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挂牌“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