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今年9月初,由南海网率先独家披露的海南“糖精枣”事件,全国上千家网站、报纸、卫视纷纷转发,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栏目相继播出;9月14日,央视重磅栏目《焦点访谈》栏目组赶赴海南、广东两地,对两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捣毁“糖精枣”加工窝点事件实地采访,据悉,今年国庆节期间,《焦点访谈》栏目将全面再现“糖精枣”事件侦破过程。
9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刊文指出:该起案件的查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跨省合作、联合执法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全国各地正按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食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及粮油、蔬菜、水果等大宗食品的监管力度,完善食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食品监管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严防“糖精枣”类似事件发生。“糖精枣”事件令海南在全国首创的联合打击食药犯罪协调机制再次受到社会瞩目。
海南率先推行“食药监管+公安”联打办案新模式
2014年以来,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为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冯鸣创造性地提出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联打构想,并很快得到各方肯定和响应。继而,海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在全国首创了联合打击食药犯罪行为的新模式。
2014年9月,海南设立省级联合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协调办公室(简称“省联打办”),由公安机关派出警员常驻食药监管部门,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件实行“统一调配、统一指挥、联合办案”,正是这种模式,警方提前介入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线索的摸排,为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的快速侦破、第一时间固定证据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两法”(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不畅问题,得到了公安部和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的好评,被称为“两法”无缝衔接的新探索。
据介绍,“省联打办”成立以来,相继端掉了存储销售走私冻肉、无证加工销售散装劣质食用油、加工销售病死猪肉、用甲醛浸泡牛百叶和凤爪、用工业松香加工猪头肉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黑窝点”141个。
仅在2015年上半年,海南省共办理食品药品案件数1381件,超过了去年全年1326件的总和。其中,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8起,20人被采取强制措施,7人被批捕,11人被判刑,有力打击、震慑了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全省所有市县食药监管局均以设立了联打办。
联打机制下走私冻肉在海南泛滥现象基本消失
海南毗邻广西,与越南有边贸往来,是走私冻肉的重灾区。
2014年海南省“两会”上,民革海南省委指出,海南市场上的进口冻肉90%以上是走私品。这些冻肉涉及牛排、牛肚、鸡爪、鸡翅、猪肚等十多个品种,来自美国、日本、阿根廷等我国禁止进口的国家和地区。走私冻肉可能携带人畜共患病毒,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海南打击和遏制走私冻肉泛滥的现象,“食药监管+公安”的联打办案新模式的作用得到了实践证明。2014年以来,新组建的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抓住冻肉离开冻库若干小时就会解冻变质的特点,以冻库为关键环节,在各黄金周之前的消费高峰期,充分发挥食药犯罪联打机制,会同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实行全省同一时间、统一行动、不打招呼、直奔库房的方式,先后进行了6次地毯式突击检查,查获涉嫌走私冻肉类产品的数量逐次减少,从第1次的204吨下降到第6次的1.6吨。市场上公然贮存、销售走私冻肉的现象已经变成“地下”交易的极个别行为。
目前,经过记者暗访和食药监管局执法人员假扮买家暗访调查,海南市场上的走私冻肉已难以发现。南海网记者通过有关渠道获悉,近期海警部队在琼州海峡查获冻肉走私船舶,其目标市场已不是海南。同时,为防止走私冻肉“死灰复燃”,省食药监管局在持续开展突击清扫的基础上,还建立了监管长效机制。
海南首创联打模式集结快、成本低、效率高
9月29日,省联打办副主任、省公安厅派驻责任警官刘利龙接受南海网独家专访时介绍说,截止目前,全省各级食药监部门均设立了“联打办”,为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现在从全省范围来说,无论是打击走私冻肉还是查办其他各类涉及食药违法犯罪的案件,有了公安机关提前介入,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搜集各种违法犯罪证据,同时,警察的介入也为食药监部门执法提供了安全保障。”刘利龙介绍说,这种联打模式几个显示特点包括“集结快”、“成本低”、“效率高”,查办类似案件时,食药监部门可以依托公安机关办案的专业力量,公安机关则可以根据食药监部门提供的专业数据,联手对案件有序开展侦办,使每一个案件办理的程序更严谨,更规范,更精准。
刘利龙进一步解释说,海南的食药犯罪联合打击,需要公安机关的时候,可以由各级联打办就地指令辖区派出所出警协助,因此说“集结快”;因为不需要成立专门的一支打击食药犯罪专业警察队伍,仅仅是两个机构联合办案,不需要更多的经费支出,这就是所谓的“成本低”。另外,充分发挥联打机制,不需要像过去一样,接到线索层层请示、汇报,联打办可以立即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海南省联打办根据大量暗访排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摧毁了有毒有害食品“久力神”在省内的销售网络,并将案件线索及时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引起总局和国家公安部高度重视,使得这起横跨全国多个省市已销售多年的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得以成功告破。谈到这起案件的侦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局长、省联打办主任刘鸿涛坦言,如果没有海南目前这种联打机制,没有此前海南对打击食药犯罪全民参与形势,很难轻易将案件破获。
联打办案1年端掉“黑窝点”数量是过去多年总和
刘鸿涛告诉记者,海南在全国率先推行“食药监管+公安”的联打办案模式已经1年多了,1年来,海南的食药品联打机制经受住了考验。
目前,海南食品药品市场环境已得到明显净化。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期间是海南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时期,海南充分发挥食药品违法犯罪的联打机制,端掉的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药品“黑窝点”的数量,是前些年总和的数倍,一些存在多年的危害公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被基本消灭。
据介绍,今年,省食药监管局将完成对全省范围内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厂和作坊的首次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清除所有涉嫌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加工点,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厂和作坊开展针对性的监管,使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留空白。
省食品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止有毒有害食品药品“死灰复燃”,呼吁社会各界拨打12331积极提供有关线索,全社会共同努力,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整治、一类问题一类问题的消灭。
专家:“食药监管+公安”联打办案新模式值得全国推广
9月29日上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李春雷接受南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已经关注海南在全国率先推行的“食药监管+公安”联打办案新模式很长一段时间了,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向全国推广的宝贵经验。
李春雷表示,基层公安机关在食药犯罪侦查方面经验比较少,因其专业性比较强,要大量依靠借助食药稽查提供的力量和信息。目前,全国也在探索联打办案的形式,很多地方在做,但务虚比较多干实事比较少。
“机制容易变革和形成,但体制包括体制外围、边缘的东西都很难动,海南恰恰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两家(食药监部门和公安机关)选配了得力的人手组建联打办,且联打机制实质化正向体制化迈进,双方配合得很好,说明公安部门和食药监部门都想干事。”李春雷说,公安部门在食药监局有了常设机构,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食药监稽查的线索稍纵即逝,需要立即抽查和侦办,联合执法可立即调动2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办案。”李春雷认为,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大的背景下,海南找到了最务实的办法。
李春雷建议,海南“食药监管+公安”模式值得总结提炼,可在全国召集专家调究,实地观察,把这种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突出海南的特色供其他地方参考。
29日下午,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治安学系主任商小平接受南海网记者采访时称,就我国目前打击食药品犯罪的态势看,是非动用联打机制不可了。
“打击食药品犯罪涉及多个部门,推行海南这种无缝衔接的协作体制,就不存在移交难的问题。”商小平指出,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涉及行政案件升格为刑事案件时移交程序繁琐,因为两者没有很严格的分水岭。比如此次海南查获的糖精枣事件,如果不是查到了源头,仅靠查获一车糖精枣就只能是行政违法案件。
商小平认为,海南“两法”无缝协作机制体符合行政执法的效率原则(行政执法效率优先),更加符合刑事执法的规范化原则。2015年是我国公安执法规范划建设年,要求公安机关调查侦查取证中,证据获取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化原则做。有了这种联动机制,办案人员现场查处时,行政案件就行政处罚,如果涉嫌犯罪马上走刑事立案程序,掌握第一手证据,不存在移交问题,案件办理更加规范。
商小平表示,以前,例如打假行政执法常常会受利益驱动,本可以升格为刑事犯罪的案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以罚款了之。通过她本人调研发现,过去这两年来,有些中等以上的城市一年向刑事机关移交涉及食品药品犯罪案件仅为“个位数”,“就那么三五件,甚至一两件,这显然不客观,也不正常。”商小平说,这主要是行政案件中个别人不履职,甚至渎职,另外就是行政手段办案不懂怎么办。而涉及到食品安全犯罪如果不能从源头上把“根”铲除,头痛医头,无法做到治标又治本。海南“糖精枣”案件跨省成功告破,正是充分发挥了联打协作机制优势取得的重要成果,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海南的模式和经验很值得全国推广。
不过,专家也提出了隐忧:尽管这种新型模式的创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起到了事半功倍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最终能走多远,还缺少制度化保证。
相关链接:
海口公安交警整治交通:严查高速路超载 改造红绿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