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呼之欲出。而今年上半年中国文化部就宣布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精简一批文艺评奖,总体减少60%以上。具体取消哪些文艺奖,还未正式公布,但是文艺评奖却越来越多,正在面临信任危机。
近日,记者对国内文学奖生存现状调查发现,尽管很多文学奖饱受质疑,甚至传出差点取消,依然评选不停。多个文学奖评选都存在奖项太多、缺少好作品、评委缺乏权威性等问题,这不禁让人发问,“能走点心吗?”据《成都商报》
现状尴尬
文学奖多含金量却不高
虽然近一年各文学奖遇到各种情况,但文学奖依旧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了解,中国各项文学奖名目繁多,除了知晓度比较高的国内四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还有各个地方的文学奖多如牛毛,近两年,冠以名人头衔的文学奖越来越多,其中报刊、协会、高校、网站设立的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据记者了解,除了最新颁发的茅盾文学奖质疑声较小,打着名人招牌的文学奖多是饱受质疑。比如2014年的鲁迅文学奖,先是闹出作家方方质疑柳忠秧跑“鲁奖”风波,颁奖之后又出现“新闻口水诗”纷争。首届路遥文学奖,尽管一直受到路遥家人抗议,却又坚持评奖、颁奖。2014年的老舍文学奖,甚至险遭取消。今年6月5日,宁夏作家王永春实名举报当地的朔方文学奖有黑幕……
在这些文学奖中,又数诗歌类的奖特别多。据记者初步统计,诗歌奖在国内有几十个,包括柔刚诗歌奖、张坚诗歌奖、刘丽安诗歌奖、纳兰性德奖、井秋峰短诗奖、闻一多诗歌奖、民间鲁迅诗歌奖、红高粱诗歌奖等。
而除了有数不清以名人命名的奖项,在国内不乏有几百人一起获奖的盛况。记者了解到,首届“艾青诗歌奖”全国中小学诗歌大赛自2013年3月启动以来,2014年颁奖,共评选出1704首获奖作品,这一奖项也引起很多学者的质疑,称其含金量太低,“这和企业颁发各类奖项一样。艾青杯诗歌奖,现场去了400人领奖。”知情人士透露。
设奖怪象
多为各地旅游营销产物
记者调查发现,文学奖们的生存现状面临怪现象:一些文学奖因资金不足突然暂停举办、一些却又砸入高额奖金找得主、各地都有自己的文学奖……面对这几大现象,曾经担任过评委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了文学奖面临的几大问题:奖项太多、随意性很大、缺好作品、评委缺乏权威性,多是旅游营销产物。
最近在新疆颁发的“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主办方明确表示,希望为村里做点事情,做成一个文化品牌。事实上,国内文学奖,还有不少奖项多跟城市营销或旅游营销有关。
据悉,“闻一多诗歌奖”由闻一多基金会和某公司于2009年设立,面向全国诗人,每年评选一届。记者联系到闻一多基金会,对方却给出了“他们不负责此事”的答复。而武汉当地的媒体告知,闻一多诗歌奖一直是由武汉这家公司在操作和通知。记者联系到该公司人员,对方表示闻一多诗歌奖为了宣传闻一多诗歌,也是发现当代优秀诗歌,同时让更多人关注当地旅游文化。
此外,还有以徐志摩命名的徐志摩诗歌奖,在徐志摩诗歌奖的网站主页,记者看到大量关于当地旅游风景文化特产的简介。借一个文学奖来为当地做广告,拉动产业发展,成为当地一张名片。莫言的家乡也有文学奖——“红高粱诗歌奖”。红高粱诗歌奖办公室的联系人表示,他们办此奖也是为了高密做宣传。
业内怎么看
反对
刘震云:奖过多会让作家负担太重
为何如此多人对于文学奖趋之若鹜?因为在上世纪,一个作家如果得了茅奖或者鲁奖,命运就可以改变,四川的一位作家说,现在的文学奖没有这么大的颠覆性了,但还是会有很多吸引力,因为他一旦得奖,能给他带来更多的财富收入和地位提升。
作家刘震云谈到文学奖过多时曾说:“文学奖过多会让身处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中国作家们负担太重”。总有人活给别人看,留意别人关注不关注。而且严肃的文学奖也十分稀少。”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也不支持如此多文学奖的存在,他说:“现在存在的各类文学奖,有的可能是通过中国作协的系统正式申报备案的,也有可能没有经过什么申报手续,自己就办起来,上级还未来得及追究的。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未经申报和审批、资质本身有疑问的奖项,因为涉嫌违规运作,很难长久和持续。”
支持
阿来:只要评奖公正可以繁荣文学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如何看待国内如今的文学奖?
阿来向记者表示,多年前就一直说奖项太多,但是民间办奖项无可厚非。比如中国作协的茅奖和鲁奖,不是每年都评,“拿四川文学奖来说,也是三年一评,别的也没有太多比较著名的文学奖项。所以我觉得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阿来说,文学奖是方便文学的流传,它与职称提拔不挂钩,民间的奖项只要规范管理,评奖公正透明,“人家自己愿意办是好事,好处是民间调动社会力量,机构的基金愿意为民间文学繁荣做一点努力,民间文学奖多一点好,让社会组织发挥更多作用。”
不过阿来也表示,民间办文学奖是可以,作协也支持,利用文学奖进行违规行为是需要警惕的。
相关链接:
长沙地下代孕黑幕 85万套餐可选择代孕女子品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