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0月11日电 白天独自一人在农田里忙活,晚上还要照顾5岁的孙子吃饭睡觉……这种仅凭想象都颇感艰辛的生活状态,对80岁的山区老人沈芝兰而言已是习以为常。她说,“只要还能动,就不会打扰长年在外务工的儿子”。
10月10日,已进入寒露时节,兰州市榆中县山区寒意渐浓,由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发起的关爱“留守家庭”的活动在当地一所小学进行。包括沈芝兰在内的“留守家庭”老人、妇女和儿童共百余人得到了免费发放的生活、学习用品,以及心理辅导和义诊等帮助。
尽管“留守家庭”的规模近年来在当地日益扩大,不过类似这样的“关爱”活动在平日里并不多见,因此当日的场面颇有逢年过节时赶集的味道。甚至有不少老人和妇女称,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体检”。
“现在家家户户的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家里的生活吃喝基本不是问题,就是害怕生病。”庆幸自己身体还算硬朗的沈芝兰告诉中新社记者,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着日子还勉强过得去,如果有人生病,真不敢想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男性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内的“留守家庭”生活现状备受外界关注。据官方今年最新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总数超过1.5亿人。
“这意味着不到10个人中就有一个‘留守人口’,他们的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10日告诉中新社记者,留守老人独守“空巢”,生活不能自理;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危机频现;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心理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
长期致力于“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研究的莫兴邦以甘肃为例分析称,目前甘肃“留守家庭”人口初步统计已接近300万,夫妻长期分居所导致的婚姻危机越来越多,家庭破裂和治安案件甚至恶性案件也是屡见不鲜,留守儿童长期因亲情缺失等,出现行为偏差,违法犯罪案件亦呈上升趋势。
而“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也不容乐观。莫兴邦告诉记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缺乏照顾、医疗和隔代教育问题突出等问题使得他们的晚年备感沉重,“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仍然普遍,在调研义诊中就发现多位身患癌症晚期的老人,“如果早发现,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基于“留守家庭”面临的种种亟待解决的“危机”,甘肃今年开始尝试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为尚处贫困状态的留守人口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务。近两个月来,已有500余名流动人口得到物质帮扶。
“相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十分突出。”莫兴邦表示,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关注“留守家庭”生活改善的同时,更要花大力气引导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关链接:
海南边防医院下乡为留守老人义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