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共青团海南省委、省少工委于10月10日联合转发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中小学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并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还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该信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众多学生家长为“劳动教育”点赞,但不少中小学校却犯了愁:没场地、没设施,如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课?另外,安全和经费如何保障?
调查:课程表上没有劳动课
近日记者在海口市中小学校走访发现,没有一所学校的课程表上有劳动课,部分学校只是利用综合实践课、学生社团、课外实践等来为学生提供一些劳动的机会和实践,少数学校也会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但并不普遍。
中小学生在学校有哪些劳动机会呢?据了解,小学生和中学生都会参加值日,小学生值日主要是打扫教室,中学生值日除负责课室卫生外,在校住宿的还要负责宿舍卫生。教学大楼上的楼道、厕所等公共卫生,大多是由学校请的清洁阿姨打扫。最近海口正在搞双创,学生们在校劳动的机会有所增加,因为很多学校都安排学生清洁校园。有时学生们还会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校门,打扫街面。
一些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宝贝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参加值日,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
反响:希望学生加大劳动强度
对于目前的值日制度,绝大多数家长都表示支持,有家长甚至觉得强度要加大一点。孩子在海口二十八小就读的林先生说:“让孩子在学校劳动一下挺好的,可以学些生活技能,还能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一举多得。”很多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家长回忆,他们以前读书时,学校没有请清洁工,一切都由学生们自己动手,现在孩子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很多,也远不如他们那代人能吃苦。
在调查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校教育一直在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现在的学校劳动教育却严重不足甚至是缺失的。与以前相比,现在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倾向已经越来越严重,学校及家长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外语、书画、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才艺能力。
难点一:没设施没场地怎么办?
在采访中,一些城区学校,尤其是处于老城区的小学校领导犯了愁:典型的麻雀学校,里面只有一幢教学楼和一块小小的操场,连个栽树种花的地方都没有,连正常的课间活动场地都没有,如何安排学生进行农业生产等劳动实践?而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势必需要组织学生外出,又担心安全和出行经费等方面的问题。
“学校可以做到的是,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位于海口市文明东路老城区的一所学校的校长说,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想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难点二:安全和资金咋保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海口拥有劳动基地的学校只有廖廖几所。位于秀英区的长德学校便是其中之一。该校副校长陈惟敏认为,与市区的学校相比,长德学校具有场地方面的优势。该校占地90亩,专门开辟出两个学生实验基地,一块在校园内,占地5亩;一块在校园外,占地10亩左右。种植有香蕉、杨桃等,并安排老师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从播种、育苗到结出果实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果蔬种植。
陈惟敏曾设想,市区的学校可以与周边乡镇学校采取“手拉手”的方式,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
然而,部分城区学校的校领导有以下顾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活动,首先要考虑安全和经费问题。国家不允许学校擅立名目向学生收取相关费用,而许多学校并没有专门的经费来安排学生外出交流和体验。
部门观点:开劳动课可因地制宜
没有场地和经费,如何开设劳动课?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解答称,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日常中渗透劳动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学生认领树木或“责任田”,还可适当开展养殖。如果条件受限,可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晓玉教授认为,劳动技能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田教授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劳动技术课程,比如,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一些剪纸、绘画等课程。”
在经费保障方面,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称,暂时可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今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申请专项经费。
相关链接:
海口一高校设劳动课?大学生上劳动课有没有必要?!
海职院开设劳动课引热议 个别学生:已有人负责保洁
湖北工业大学开设劳动课 纳入考核学分
中国一些高校重开劳动课教学生如何“生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