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部分路段地面“水泥化”“硬质化”现象严重。(资料图)
部分自然水系被分割,导致水质恶化。(资料图)
“逢雨必涝”的现象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存在。(资料图)
海口网10月13日消息(记者光明)近年来,我国城市“逢雨看海”现象屡屡发生,来自防汛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已有154个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因此,打造“海绵城市”迫在眉睫。2015年10月9日,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在北京表示,国家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16个“海绵城市”试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决策部署。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在这一领域,海口已做好了相应准备工作。早在1月份,海南省政府就出台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结合防洪排涝专项规划,推进下凹式绿地建设”,全力打造“海绵城市”。
8月20日,海口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海口市“多规合一”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以“最优先”原则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空间。通过“海绵城市”的创建、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地下空间的充分使用,最终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市域一体化空间布局。
9月21日16时,海口突降暴雨。由于瞬间降雨量太大,导致多条路段积水。9月22日下午,海口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主要领导的指示部署,要求以“双创”为契机,综合施策,长短结合,全市上下共同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海绵城市创建,海口值得期待。
硬地铺装减弱地表渗透能力
知名水文学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教授林炳章指出,全国2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以上目前面临“一下雨就涝,没有雨就旱”的尴尬局面。出现城市内涝,地面硬化是重要原因。
今年“全国土地日”前,海南省高校第四届“国源杯”课题研究策划大赛上,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三名大学生黄凡、杜安琪、王佳琦,在学院黎兴强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海绵城市的内涵、现状与发展路径——基于海口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的课题论文,并在第四届“国源杯”课题研究策划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
黄凡等人的调查显示,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海口市区内地面“水泥化”、“硬质化”现象严重,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却相对减少。海口中心城区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等水文要素发生变化,地表径流大幅度增加并超出排水系统所能承载的流量系数,导致了城市内涝等一系列城区自然水文循环问题。
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黎兴强介绍,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影响着降雨径流。地面硬化后大量天然可渗水地面成为不透水的硬质地表面,降雨后原本可以被自然地面吸收、渗透的“损失水量”大大减少,大部分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地面硬化同时使汇流时间缩短,径流系数加大,排水压力也就加大。
自然水系受损降低蓄调功能
海南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王永胜博士介绍,历史上海口城区面积五分之一是水面,建省初期海口主城区内仍有大量的湖泊、河沟、池塘和低洼湿地。台风暴雨时,起到蓄水作用,形成了自然排水系统,很少出现内涝。
黄凡等人的调查显示,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海口市现存河流水系人为侵占严重,很多河沟、湿地及水塘被填筑。海口市主城区的河网水系中,除五源河、南渡江东岸和美舍河上游部分为天然水系外,其余水系均受到人为改造和重新塑造。由于城市道路网的不规范建设,致使一些天然河道被阻塞,严重影响了河网水系的连通性,导致水系淤积、流动不畅、水质恶化等问题。如秀英沟、板桥溪、西崩潭、白水塘,海南大学内的东坡湖、西湖等水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鸭尾溪,被和平大道、海达路等截断,除和平大道以西部分与横沟河连通外,一些河段基本上处于死水状态。
随着部分自然水系被分割、湖泊被填占,其原有的蓄水调洪功能大幅下降。因此,大自然只能在城市里重新形成新的排水系统,低洼道路有可能变成蓄水池,从而形成内涝。
逢雨常淹的海甸岛与白水塘
每逢台风,三面环海的海甸岛总是成为内涝重灾区。记者了解到,去年海口市市政管理局组织编制完成了《海口市海甸岛、盐灶片区内涝问题研究报告》,由此可见海甸岛内涝问题之严重。
黄凡等人的课题小组分析认为,海甸岛的内涝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低,不能适应汛期中的强降雨量。由于多年来缺乏管理,管渠排水能力下降,很多排水管沟没有得到有效清理,排水能力下降。其二,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高,大面积采用硬地铺装,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地表径流量增大,排水压力大。同时,在海甸岛建设过程中,原来与大海循环系统相连的河流系统或截断或消失,失去了自身的调蓄作用。
海潮的“顶托”也是造成海甸岛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海甸岛地势较低,每逢台风暴雨天气,受海水潮位上涨的影响,海水倒灌进入排水沟,沟内积水不断汇集、增多,由于没有排泄口,就涌出地面形成积水。
清华大学环境学博士后张信芳认为,填海形成的土地地势较平,缺少排水压差,一旦遇到天文大潮,加以台风等叠加,排水难度很大,为此,他呼吁,要十分珍惜和保护河口和海岸湿地等宝贵生态资源,给自然更多休养生息空间。
白水塘片区积水问题由来已久,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课题小组实地勘察认为,白水塘地区除了排水设施建设上的不合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土地过度开发,从而影响了自然调蓄能力。
海口市排水管理所所长黎军介绍,白水塘至沙坡水库有一条5.2公里长的明渠疏导积水,目前该地区正在建设一座抽水泵站,明年泵站建成投入使用后,椰海大道交汇金福路景山学校门前路段积水情况将得到很大改观。
据介绍,海口市自2014年编写《海口中心城区20个积水点排水工作预案》以来,城市积水路段的日常维护和改造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个积水点全部按照预案进行排水改造。今年安排的6个道路积水点改造项目,9月初已基本完成,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经过9月15日特大暴雨的洗礼,证明这些积水点改造已达到预期效果。
“海绵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省住建厅厅长丁式江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地解决我省城市水安全、水污染、水短缺、生态退化等问题,应科学谋划并将其付诸实施。
海南降雨量充沛,人们很难联想到缺水问题,事实上海南也会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例如今年6月份的干旱就造成多个城市用水告急,原因就在于海南降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加上岛屿地理上中间高、四周低,河短坡陡,水来得急、去得也快,而位于城市的自然调蓄空间大量被挤占,人工蓄水设施又不足,导致大量雨水白白流走。
住建部2014年12月4日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出,城市对雨水不能“一排了之”,而应探索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促进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根治城市内涝顽疾。
结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丁式江认为,应该制定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争取出台一部地方综合性法规,以保障“海绵城市”主要指标和管控措施的落实。
“海绵城市”是否要花很多钱?他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注重依靠自然力量渗水、蓄水、排水,大大减少了排水设施的工程建设量,可谓花钱少、办事好。
海口“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探索
黄凡等人的课题小组认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手段。由于老城区的用地构成、布局十分复杂,普遍存在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低等问题,因此,对老城区进行改造,是海口“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但由于老城区建筑物兴建较早,很多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因此政府应统筹规划住建、国土等各部门,对生态敏感区的建筑进行拆除以修复生态。
清华大学环境学博士后张信芳认为,在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整体城市规划的背景下,相关建设应充分落实到城市水系、绿地系统、交通道路、城市建筑等专项规划,并分别在专项中通过利用自然水系排水、构建海绵建筑、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以及在道路、停车场建设雨水渗留设施等具体措施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此外,由于海口属滨海城市,滨海岸线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也十分重要,同样需进行专项规划。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侧重在于下渗,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因此除透水性路面以外,最关键的还是增加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渗水,同时,要配套完成雨水净化和利用系统,雨水也需要缓冲净化达标后才可进入城市内河,减少城市内河污染负荷。在道路建设时,应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充分利用道路红线内绿化带以及周边公共绿地的渗透、调蓄、净化功能,尽量减少道路径流及污染物外排。应充分利用在道路本身及周边绿化空间推行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削减径流水量、改善径流水质。利用道路景观绿化带构建下凹式绿地系统,引导道路雨水地表径流汇入绿化带进行储存、入渗和净化,超标雨水则溢流排放。
民建海口市委专职副主委李爱国也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取海口纳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争取中央财政和海南省的专项资金补助,加大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他建议,要在全市园林绿地实施透水生态铺装。实施万绿园、人民公园、金牛岭公园、白沙门公园等公园景区改造提升工程,结合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适当建设下沉式绿地和植草,实施透水生态铺装,合理设置雨水蓄水池等设施,提升绿地渗、蓄水等功能;在城市道路,蓄积雨水用于道路浇洒及绿化;在建筑小区,推广建设绿色屋顶及透水性停车场。新开发片区应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环节。
丁式江认为,“海绵城市”既有普通建筑、小区等社会领域里的工作内容,又有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领域里的内容。对社会领域内容,应通过法规规章以及适当奖励等措施,组织社会力量去自行实施,政府加强监管评估来确保落实;对公共领域里的项目内容,除财政直接投入实施外,也可以由政府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采取PPP模式等引进社会资本参与。
相关链接:
大雨涝、雨后旱,怎么办?海绵城市解决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