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海土地市场发展史,不难发现,为抑制高地价造成的高房价,政府历史上曾多次修改土地出让规则。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在2001年7月1日前,上海土地交易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协议出让”。这个节点后,修订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办法规定,除非旧区改造地块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外,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服务业、商品房项目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的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历时四年后,上海因房价暴涨从2004年就开始陷入“楼市泡沫论”的口水战中,其中的争论点之一即地价是否会推高房价。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2004年底,上海对当年出让的土地采取新的出让模式,对所有的土地不再采用招拍挂“价高者得”,而是设定一个价格区间,即底价和最高限价,在超出底价之后,开发商投标所报的价格最接近最高限价者最终夺得地块。
这种规则造成的最直接结果是,开发商的土地报价变成了一场“竞猜智力游戏”,大量有实力的地产商因报价过高而直接出局。经历2005年上海楼市的短暂低潮,上海这一“价格合适者得”的竞价模式被悄然淘汰。
至2007年,新一轮的房价暴涨期再次来临,地王频现之势更胜于2004年,上海再一次祭出了出让模式改革的大旗,全国首次酝酿住宅土地一次性密闭报价规则,试图用一次性报价来抑制开发商的盲目加价。
令人没有料到的是,开发商为了“确保拿地”,在一次性报价中经常不惜报出心理极限价位,2009年,上海土地最终成交价相比底价经常出现3倍甚至4倍的溢价。
此时,决策层考虑,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出让是否可以完全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单纯遵循土地拍卖价高者得的规则。
因此2011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将莘庄镇222号地块出让模式定位为招标,由最少5名专家组成的评标小组按照招标出让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价格不再是决定土地归属的惟一标准。
“但类似莘庄地块这样的出让方式,只会出现在个别地块上,主流的出让方式还是招拍挂。”上海业内专家陆骑麟表示,他认为如果采用“价高者得”以外的其他方式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公平性。
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的毛利率都是有限度的,当高端企业出现亏损之后,城市的竞争力就会下降,背后的原因一定是一些高端企业的利润率出现了问题。
如果深圳和上海顶不住了,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可以顶得住。
当前,中国经济与中国制造业下行压力不减,中国实体经济进入寒冬。9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81.1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扩大5.9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前8个月实现利润总额7564.2亿元,同比下降24.7%。
相关链接:
媒体盘点:历任中央领导人对李嘉诚提了哪些要求·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