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几个微信红包,聊天群里抢成一片;玩抢红包接龙,约定抢到钱最少或最多的发红包;朋友办喜事没时间到场,不再托人代包礼金,微信发个红包送祝福……自微信红包被迅速“引爆”以来,抢红包已成为不少人休闲逗趣的方式,由此引发的讨论也五花八门。近日发生的男子抢3分钱微信红包未再发被捅死事件,也掀起了一轮对微信抢红包的关注和思考。
新闻事件
男子抢3分钱微信红包未再发被捅死
据媒体报道,6日午夜,河北清苑县男子吴某在经常玩的一个抢红包群里,抢了一个3分钱的红包,因打算睡觉,就没有再按照群里的“规则”再次发送红包,而因此遭到微信网友刘某的不满,二人由争吵到谩骂。
7日中午,刘某的老板带着刘某的老乡吕某在村东头的酒店宴请吴某等人,欲借此化解双方的矛盾。谁料席间矛盾加剧,吕某来打电话给刘某,让他带刀子来饭店,刘某立即叫上同乡刘某甲,二人在路上购买了三把水果刀,随后来到饭店,在争夺中刘某将吴某、张某扎伤。吴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随机调查
50人有41人抢过红包
男子抢3分钱微信红包未再发被捅死事件的发生,引来惋惜和唏嘘一片,也掀起了一轮对微信抢红包的关注和思考。微信抢红包到底有多火?南国都市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带着“有没有抢过微信红包”这一问题,记者在网络上和海口街道上随机询问了50人,接受调查者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52岁,其中共有41人表示“抢过微信红包”,占比82%。抢过微信红包的人员中,有29人微信红包账户绑定了银行卡,方法是发放红包金额和提现。
大部分人表示,抢红包只是奔着好奇和好玩,一个红包抢到的数额只有几分钱到几块钱。海南大学学生小张说:“10块钱可以分成几十个红包发,这可以活跃班级群气氛,我们每天都在玩。”
记者了解到,微信红包单个红包金额最高可发200元,最低可发0.01元,还可选择“拼手气红包”和“普通红包”两种模式。
圈子游戏
小圈子流行“红包接龙”
“一个红包10元,玩的报名,抢到金额最小的发下一个红包。”“丢微信骰子,点数最大的发红包。”……近日,一种“红包接龙”游戏在微信中火速升温,三五好友之间成立了许多小圈子的微信群,空闲时随时可玩。
三亚民航业工作人员小林就加入了专门玩“红包接龙”的2个微信群,每个群都只有几个人,“群里都是朋友,大家边玩边聊,既能打发时间,还可以测试一下手气。”小林建议说,玩“红包接龙”应拒绝跟陌生人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掉进赌博陷阱。
市民看法
增加互动or减少人情味?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微信红包,80、90后大多认为“可以增进友谊,是朋友间的一种逗趣方式”,但60、70后则持理性态度,较多认为“没有意义,且电子红包减少了人情味。”
今年26岁的小凯,微信中和朋友的互动,经常通过发红包、抢红包来进行。他说:“你有开心的事了,就在群里发个小红包,给大家分享下开心事,然后借此机会聊天、互动,我觉得挺好的。”
让小凯觉得最方便的,是微信红包替代份子钱。然而,70后梁先生认为,微信红包代替份子钱做法不妥当,“显得不正式,人情味少了,反倒觉得疏远了关系。”他说,虽然用微信红包较为方便,但结婚就图个热闹,比起微信红包,我更希望邀请的朋友能到现场来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
律师观点
“红包接龙”涉嫌赌博
北京大成(海口)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晋顼表示,微信抢红包作为移动社交和娱乐相结合的产物,尽管被冠以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红包”之名,但其与赌博之间,仅一步之遥。
张晋顼表示,一般来说,亲朋好友之间的小额度互发互抢,不具有营利目的,则可视为赠与,不属于违法行为。但如果组织者和参与者利用微信红包的“拼手气”功能,采用赌博规则,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较大额度的“红包接龙”游戏,则涉嫌聚众赌博,或将依法承担治安管理处罚责任或刑事责任。
警方说法
海口尚未接到涉及微信红包赌博举报
“开设赌场罪的范围就已经不仅限于实体场所,虚拟空间也算。”海口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副支队长廖绪德说。
廖绪德告诉记者,目前海口还未接到涉及微信圈红包赌博的举报。他说,微信红包赌博的形式,有比大小、猜数字等。管理员在发红包过程中,每次微信红包中某个红包的尾数为开奖号,群友在之前可以通过竞猜,私信找管理员押注,只要猜中大小、单双或者数字,就可以获得倍数不等的收益。反之,押注统统不退还。“群主会根据中奖的数字给予一定的奖金。”“认定赌博关键在于是否营利。”廖绪德说,如果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抢红包群,就涉嫌赌博。其中,群主纠集成员进行红包赌博,就涉嫌聚众赌博、开设赌场罪,群成员抢红包涉赌的违法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此外,一旦有人在红包群中使用“作弊器”的,属于非法占有,达到一定数额也可能涉及诈骗。
对此,警方提醒,市民如果发现此类抢红包涉赌行为可以拨打110报警,警方将会要求微信运营商配合调查,虽然红包交易是点对点进行的,但是只要运营商提供相关交易清单,就可以取证并立案。
相关链接:
“干爹”腾讯不给58微信入口 负气拿下3亿美金投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