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月牙泉。特派记者张俊其摄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枢纽城市和商贸重镇,敦煌是我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同时因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莫高窟,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人类文化宝库。艺术,是这个飞天故乡从古至今的主题,各种艺术创意作品随处可见。通过持续不断地保护、挖掘和宣传艺术瑰宝,这座既小又大的西部城市,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现代艺术的永恒源泉
10月14日黄昏,海南丝路行采访团从敦煌机场11公里的迎宾大道向市区行进时,看见一座土黄色的建筑,如戈壁滩深处的一个沙海皱褶。据介绍,它就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是这栋奇特的艺术建筑,吸纳了当地世界级自然景观鸣沙山和世界艺术瑰宝莫高窟的主要元素,设计成极具观赏性的实用建筑。踏进敦煌博物馆入口,眼前是波浪般的层层黄沙漫卷,一队队骑骆驼的旅人伴随着你脚步移动,耳畔如有丝路上的悠悠驼铃声。
除了千年的历史文化,敦煌的大街小巷,均流淌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在敦煌街心花园矗立多年的飞天城市主题雕塑,便源自莫高窟第100号窟壁画“极乐世界”里反弹琵琶的“飞女形象”,风行20多年的大型歌舞《丝路花雨》,其艺术灵感也来源于这个美妙洞窟。此外,早已家喻户晓的“千手观音”,同样是莫高窟一座名窟壁画故事的“翻版”和“再创”。
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莫高窟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饥渴眼睛和朝圣脚步。“朝圣敦煌·首届国际城市雕塑作品大展”15日在敦煌文博园广场开幕,《丝路佛音》、《飞天神韵》、《西域舞者》、《漠北明珠》……从一件件中外艺术大家的作品名称即能看出,敦煌及其莫高窟在现代艺术的地位,用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该展秘书长王志刚的话说,“这灵感圣地,是永恒的。”
古丝路上的智慧光芒
透过历史云烟,一些生动的场景如昨日再现。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方大量的丝绸进入西方,西方的珠宝等用品得以输入古老的中国,佛教文化同样借道东行。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高僧乐僔历经艰辛,巡游至敦煌鸣沙山的断崖,看到对面山上有三道金光,认为是佛在召唤,于是在崖上开窟修行,举世闻名的莫高窟由此诞生。
“开掘佛像,寄托了当时人们期望国泰民安、消灾祛病,拥有心灵净土的美好愿望。”敦煌市博物馆讲解员周艳告诉记者,当时人们通过借助佛教思想和佛法威力,可消除丝路上的恐惧与各种人生困惑,在盗匪和恶劣环境交杂充满凶险的贸易旅途上,心灵得以慰藉,所以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以参与佛窟营造为最荣耀行为,纷纷出资出力出策,以致于到唐朝时莫高窟的佛像和壁画,无论是建造规模还是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历史颠峰。
参观莫高窟,除了看洞窟中的佛像、壁画,了解其来源、故事,还对土质彩塑的洞窟如何抗震减压、如何通风采光,崖壁上怎样塑身凿像、怎样绘画涂彩,也充满了好奇。莫高窟工作人员王丹表示,古人用兽皮所熬制的特殊胶水涂抹壁画,以防风吹日晒褪色,这种技法今已失传。窟内与窟外建筑方面的很多和谐之处,今人就算用高科技手段也难以做到,所以走完几个开放的洞窟,参观者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而且,除了有西方直接引进的三人佛像,还有仿武则天修建、全面展现盛唐审美观的大型佛像,古代能工巧匠的奇绝创意几乎无所不在。”
大梦敦煌的美妙前景
莫高窟给世世代代的艺术家无尽的滋养,同时点燃了敦煌人奋发有为的创作激情,懂得了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为减少参观压力,2010年建成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成为参观洞窟的第一站,在这里通过观赏高清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了解到较多信息,从而减少在洞窟停留和讲解时间,减少游人呼出二氧化碳侵害壁画。海南丝路之行采访团在敦煌各名馆名窟名所采访了解到,如同保护文物古迹一样,当地开展弘扬敦煌艺术的创意也层出不穷,弘扬与敦煌相关联的各种文化更是孜孜不倦。
据了解,每年4至10月的每晚,敦煌大剧院都上演歌舞剧《敦煌神女》;从今年8月15日起,在新建的敦煌山庄每晚都演大型实景歌舞剧《敦煌盛典》;今年10月14日,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在敦煌举行,吸引了28个国家的嘉宾,同时开启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不仅各种文艺大餐汇萃,而且外围系列活动延至明年6月,向所有人发放的,是这“一张丝路的名片,一张文化的请柬”。
国家有梦,敦煌也有梦。在建设“一带一路”中,敦煌要圆梦成为国家向西开放、对接欧亚大陆经济共同体的战略前沿和核心通道。“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艺术,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条主线,它在越来越清晰地向世界各地的延伸中,带动了旅游等各方面的经济。”敦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贺建生说,以文会友,牢牢抓住敦煌艺术产生巨大辐射影响力这一特定契机,该市各种创意文化产业不断打造、大手笔的艺术活动常年不断推出,“只此一点,便带动了全局。”
(海口晚报10月17日 特派记者彭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