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赵晓辉)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跃升。
即将收官的“十二五”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在稳增长的多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奋力迈向中高端,为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
知难而进 调结构转方式效果显现
“淘汰炼铁落后产能4800万吨、炼钢4800万吨、焦炭4200万吨、电石380万吨、铁合金740万吨、电解铝90万吨……”
这份长长的清单是工信部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突出矛盾点。“十二五”时期,多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和转型发展压力成为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经历长期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必须有新的突破。
5年来,调结构转方式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我国产业重大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产业结构逐步迈向优化。
5年间,大量落后产能被淘汰,这是中国经济必须承受之痛。
工信部的最新信息显示,“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务,还提前完成了追加任务。
5年间,一批批新兴产业崛起,这是中国经济孕育的新动能。
“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经济调整分化中,传统力量的下行与新兴力量的逐步成长相伴而生。对此,数据最有说服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15.5%,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高12.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截至8月份,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9个月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个百分点以上。
而根据工信部提供的信息,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过剩行业今年上半年的生产都处在下滑状态。数据显示,上半年粗钢产量下降1.3%,水泥产量下降5.3%,玻璃产量下降4.2%。从效益情况看,煤炭1到5月份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0%多,水泥、玻璃行业利润下降60%多,冶金行业利润下降36%。
这些对比鲜明的数据,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凤凰涅槃的明证。
顺势而为 三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要治病,须对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必须把好经济脉搏,顺应经济发展规律。
毫无疑问,发展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所在。“十二五”规划明确,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目标是在2010年的43%基础上提高4个百分点。
5年来,在农业和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服务业异军突起,已超过“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稳稳占据经济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到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上升到48.2%,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为49.5%。
值得关注的是,在领跑经济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成为税收贡献的主力军,2014年,第三产业贡献税收占比达53.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24%和23.7%。
产业结构上的这一可喜变化,在就业方面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人社部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就业比重在2011年首超第一产业,跃居第一,此后逐年增加,现已成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2014年,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就业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其中,服务业无疑是主渠道。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表现在农业比重降至1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工业比重从阶段性峰值逐步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分析说,与此同时,内需结构继续优化,消费比重连续下降局面得到扭转,多年来投资、出口比重过高的情况明显缓解。
近年来,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文体消费、养老家政消费等新型消费增势明显,这无疑都与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6和0.3个百分点。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居民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的需求,使消费活力更充分地释放,也刺激了消费增量提质,成为优化经济结构的‘驱动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说。
创新驱动 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智能制造、3D打印、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十二五”期间,这些词汇代表的经济新生力量在技术创新和政策驱动的作用下孕育成长,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
5年来,有利于产业高端化的政策规划不断出台。
从布局规划到投融资体制机制,从立足整个制造业的《中国制造2025》到每一个具体的行业,处处可以看到政策层面对产业升级的支持。
5年来,我国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不断推进。
今年,工信部主导的技术改造工程围绕重大技术装备保障、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等4个重点工程,包括50个领域253个细分方向。其中,重大技术装备保障工程获批项目最多,占比约45%,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次之,占比约33%。
5年来,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效显而易见。
以通信领域为例,五年时间,我国经历了从3G到4G的跨越式发展,并开始进军5G。目前,我国与国际同步启动5G研发,率先提出的5G概念及技术架构被全球广泛接受,在5G这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上走在了前列。
可以十分自信地说,经过多年的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我国产业发展正在向中高端迈进。
成就非凡,前路漫漫。
毋庸置疑,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而中国制造的提升,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加快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运用。
结构调整成效初显,产业迈向高端化路径明确。
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在新的规划蓝图指引下,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产业升级的步伐将迈得更大,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业态将涌现,中国经济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高端时代挺进。
相关链接:
兴法治: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辉煌十二五”系列评论之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