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0月19日消息(记者 符青云 谢大强 杨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作为“突出矛盾问题”、“城市痼疾”,常给城市管理带来烦恼。然而,在厦门市曾厝垵文创村,我们看到了一个城中村的惊艳转型。这里没有脏乱差,这里充满文艺范;这里没有乱搭乱建,这里驻扎着千家特色客栈和商铺;这里不再藏污纳垢,这里已成游客接踵而至的新兴景点。
探访曾厝垵文创村蝶变之路,观摩团感受着城中村改造的创新思路。
忆当年 搓板路、扬沙场、积水潭,“城市疮疤”难掩饰
行走在曾厝垵蜿蜒曲折的巷道里,仿佛时光倒流。古树、古厝不时映入眼帘,燕尾脊、雕花窗、红砖墙,透着悠远的气息。细细品味,这个古村落,每一砖都是一幅画,每一景都是一首诗,每座古厝都是一段历史。
说起曾厝垵,“80后”纪宏跃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曾”是当地的大姓,“厝”是房子的意思,“垵”指代地名。曾厝垵便指的是曾家人居住的村子。曾经,曾厝垵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渔村,村民们家家户户以打鱼为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村民和外来的生意人建起了许多
小客栈、大排档和违建。因是城中村,租金相对便宜,生活成本较低,这里便成了外地文艺、创业青年驻扎的首选地,曾厝垵渐渐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缺乏清晰的规划,这里存在许多城中村的共性问题:街面破旧、卫生脏乱、管理无序、乱盖乱建、治安消防隐患突出等等。城中村的痼疾让它成了厦门市一块难以掩饰的“疮疤”。
“搓板路、扬沙场、积水潭曾是这里的‘三景’,村口那里则是大大小小的垃圾堆,扫都扫不完。”纪宏跃记忆中的曾厝垵与眼前干净整洁、飘洒着文艺气息的繁华特色街区差异很大。
谈转型 创意“微改造”,城中村变身“最文艺渔村”
在村与城的碰撞与融合中,这里没有成为现代都市的“疮疤”,反而被国内外游客誉为“中国最文艺的渔村”。曾厝垵文创村,是怎么做到的?
“少拆房、慎砍树、不填塘,一家一户微改造。”曾厝垵文创会理事长宁军介绍,2013年,厦门市政府遵循这一理念,在投资完善村中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引入中山大学高水平规划团队,有针对性地对一家一户进行创意性“微改造”,通过个性涂鸦、创意布局、文艺点染,把一座座陈旧破烂的老宅变身为富有文化气息的特色建筑。
留住山水格局、名木古树,既保护了原生态,又注入了新功能,闽南滨海风情与开放多元的创意文化在这里
交融。绘画、摄影、音乐、雕塑……一群有才有创意的文艺青年扎根曾厝垵,五湖四海的文化创意在这里汇聚呈现:“海盗很忙”酒吧、“自然醒”家庭旅馆、“张三疯”奶茶,还有最任性的“晴天见”冰淇淋店,文创广告语是:雨天不开门、阴天不开门,上午不开门,周一也不开门。
曾厝垵文创村各类文创经营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主题商铺1600多家,日均客流量近5万人次,居民收入增长了十几倍。
如今,这里已成为集旅游休闲、文化创作为一体的特色村落。宁军透露,今年底还将启动曾厝垵转型升级,增设道路标示引导牌,对装修风格、文创业态等进行整体控规,增强游客互动体验。
说管理 共同缔造多元共治,自治公约宽进严管
摊主热情地叫卖着时令水果和特色小吃;三五成群的游客、挽手相依的情侣、穿着户外装戴着太阳镜的“背包客”不时在身边穿行,熙熙攘攘的背后是令人欣喜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
9月27日晚,我们在曾厝垵街头碰上正在巡查执法的厦门市思明区执法局滨海中队城管队员张永民。他说,联合巡查队每天从早8点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对曾厝垵进行不间断地巡逻,对商家不文明经营现象及时进行劝导、教育。同时,如果发现店家有欺客宰客现象,马上联系工商部门处理。
“现在曾厝垵商业业态及经营环境的整洁有序,离不开自治管理。”宁军介绍,曾厝垵文创村成立了文创协会、业主协会等,还依托社区,设立了文创村公共议事平台“公议会”,“公议会”理事由社区居委会、文创会、业主协会等代表组成,有关村中的经营、管理事务共同商议,大家共同参与管理。
由“公议会”制定的《曾厝垵文创村自治公约》,对经营行为、环境卫生、消防等都有约定,成为商户、村民、租住客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文创村宽进严管,如违反公约条款,都将受到处罚,不听劝导屡屡违规或欺客宰客的店铺,将被“淘汰出局”。
午夜12点多,曾厝垵仍然人气很旺,街道仍然干净有序。酒吧的摇滚音乐换成了轻音乐,工作人员温柔地跟我们解释,夜深了,不能影响周边居民休息。
启示录 居民共谋改造,守护历史文脉
“曾厝垵的蜕变是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规划的生动呈现,给我市探索基层自治提供了有益借鉴。”曾厝垵的“共同缔造工作坊”让海口市“双创”指挥部督查考核组组长黄克民陷入深思。
“共同缔造工作坊”是厦门市政府邀请专家、居民、商家、游客多元深度参与曾厝垵改造的一种工作方式,从环境整治、场所营造、制度保障、组织建设等4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制定曾厝垵可持续发展愿景规划方案,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模式”。
“五共模式”有效调动了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纪宏跃说:“参与自家建设,很有成就感。”他发现曾厝垵门牌号无序,游客经常摸不着北而迷路。20多天后,他手绘出一幅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卡通地图,提供给政府并自费印刷成册分发给游客,还开发了配套的讲解APP,只要用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听到各个景点的语音介绍。
黄克民表示,“五共模式”值得借鉴。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如能充分融入当地居民的智慧和意见,充分发挥居民参与设计、改造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能取得最佳成果。
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口人,曾厝垵让市民观察员黄小访想起新埠岛沿海的城中村。“海口不缺岛屿文化,也不缺渔民的村落,只是我们没有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并予以整合。”
“曾厝垵正是在改造中因地置宜传承历史风貌和特色文化,才吸引全国各地文艺青年聚集于此。”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卿志军表示,我市正在进行的骑楼片区改造也非常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今后的城中村改造中,我们更要努力留住记忆与文化,通过旧村的有机更新、业态的自我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旧村的涅槃重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