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历史上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了大量英国传统文学和当代英国文艺作品,并评价这些作品“让中国人感受到魅力”、“受到中国观众喜爱”。他指出,这一切,印证了中英友好已深入人心,两国关系长远发展有着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人民网记者盘点了这些曾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力的英国文艺作品。
1. 莎士比亚戏剧
习近平说:“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简·奥斯汀、狄更斯等人的作品让中国人感受到英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之后他又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在陕北当农民的7年青春时光里所读到的莎翁作品:“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
1902年,维新领袖梁启超第一个把Shakespeare译成今天通用的莎士比亚,并极力推崇这位英国作家。之后,近代翻译家林纾用文言文翻译的莎翁作品在近代知识分子中成为流行。中国现代戏剧的主要奠基人曹禺、田汉、郭沫若、老舍等都深受莎士比亚剧作的影响。他们的很多作品都带有莎士比亚式浪漫诗剧的色彩。曹禺曾说:“我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莎氏的作品,越读兴趣越浓,越看越想去钻。他的作品是如此之引人入胜,不但深刻,有哲理性,而且又是那样地富有感染力。”中国诗人像闻一多、朱湘等人也曾尝试过模仿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创作。
改革开放后,莎翁作品再次风靡全中国。据统计,仅从1978至1988年这10年间,莎士比亚戏剧印行总数就达到约160万册。“生存还是毁灭”等莎翁名句在当今中国脍炙人口。
2. 狄更斯小说
除将狄更斯与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简·奥斯汀等并列为英国传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外,习近平还在演讲中提到了两部狄更斯作品——《双城记》和《雾都孤儿》。
习近平在演讲中说:“此时此刻,有关英国的记忆不断在我脑海中闪现,我想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宪章运动、诺曼底登陆,想到了莎士比亚、拜伦、雪莱、萧伯纳,想到了培根、克伦威尔、丘吉尔,想到了托马斯·莫尔、约翰·洛克、亚当·斯密、达尔文、阿诺德·汤因比、李约瑟,想到了《双城记》、《雾都孤儿》、《简·爱》、《鲁滨逊漂流记》,想到了福尔摩斯,当然还有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英国作家狄更斯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欧美作家之一。从1907-1909年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狄更斯的《滑稽外史》等长篇小说起,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出版的狄更斯作品的图书多达500种以上,在出版的英国作家的著作中,狄更斯排在莎士比亚之后,名列第二,在出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也列第二位,排在托尔斯泰之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的这句话,在今天依然被中国人频繁引用。
3.《简·爱》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1935年8月,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开始连载李霁野全译本《简·爱自传》,这成为此部小说以完整形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契机。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伍光建从英文版节译的《孤女飘零记》。伍译《简·爱》序言中说:“此书于描写女子爱情之中,同时并写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气概,为女子之最高人格。”这呼应了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女性解放的思潮。
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简·爱》的汉译本已逾20余种。仅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祝庆英译本,自1980年初版以来,累计印数早已超过300万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1975年译制并配音电影《简·爱》,也成为中国观众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4.《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首次出版于1719年。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的开端之作,同时也被看作是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小说。
1902年,开明书店首次出版了由沈祖棻翻译的中文版本《绝岛漂流记》,这使得《鲁滨逊漂流记》成为最早介绍到中国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至今该书已有10多个中译本。在历次修订的中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中,《鲁滨逊漂流记》一直被作为初中必读书目,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少年。
5.音乐剧《猫》
习近平提到:“《猫》、007系列电影、《哈利·波特》、《神探夏洛克》、《唐顿庄园》等当代英国文艺作品也受到中国观众喜爱。”
1981年5月11日,英国剧作者洛依德·韦伯根据艾略特儿童诗改编的音乐剧《猫》在新伦敦剧院上演,从此凭借再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连续公演最久且次数最多的音乐剧。
2003年,英文原版《猫》首次来到中国就连演53场,票房喜人。2004年,《猫》在人民大会堂进行共9场演出,成就了《猫》剧演出史上单次观剧人数之最——每场共有5800名观众到场观看。2012年,《猫》的中文版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上演,这是它的第15个语言版本。
6. 007系列电影
007系列电影是风靡全球的一系列谍战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的小说。故事中,代号为007的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特工詹姆斯·邦德,在1962年10月5日首部电影公映后,就成为英国绅士形象的又一著名注解,历经五十余年长盛不衰。
007系列电影在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系列上一部电影《007:大破天幕杀机》在中国取得近4亿票房。系列最近一部电影,也就是007系列的第24部电影《007:幽灵党》将于2015年11月13日在中国同步上映。
7.《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2007年7月21日全部出版完成,后被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改编为8部电影。《哈利·波特》小说被翻译为近70种语言,在全球200多个国家累计销售5亿多册。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也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
2000年10月6日,《哈利·波特》小说前三部的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至2007年《哈利·波特》小说第七部中文版出版后,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短短7年间,在中国就累计发行900余万册,近年来这一数字还在成倍数增加。同时,系列电影在中国取得超10亿票房。
引进15年来,这个戴着眼镜、举着魔杖、瘦弱苍白的英国少年巫师,也成为影响中国一代青少年的文学和电影形象。
8.《神探夏洛克》
《神探夏洛克》是英国BBC电视台于2010年7月25日首播的电视剧集,目前已推出3季。剧集取材于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形象。该剧把时间背景从原著的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
习近平在演讲中也提到,他在英国“想到了福尔摩斯”。1896年,梁启超创办的《时务报》首次介绍了福尔摩斯。20世纪80年代初,福尔摩斯以小说连载的形式重新在中国流行,再次引发人们的阅读热潮。《神探夏洛克》剧集推出后,在中国成为热门话题。
2013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都被中国观众追问剧集进展,首相只好回答说:“我尽最大努力告诉他们中国粉丝希望看到更多夏洛克剧集。”在剧集第三季首播时,BBC破例授予中国该剧的全球唯一同步跟播权,并且史无前例地提供了官方中文字幕。
9.《唐顿庄园》
《唐顿庄园》是由英国ITV电视台出品的时代剧,背景设定在1910年代英王乔治五世在位时约克郡一个虚构的庄园,第一季于2010年9月26日首播。
2013年4月23日起,央视电视剧频道《海外剧场》栏目引进《唐顿庄园》第一、二季并用中文配音播出。据报道,《唐顿庄园》在中国大约拥有1.6亿名观众。
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到访英国时,英国首相卡梅伦将带有编剧费罗斯亲笔签名的《唐顿庄园》第一季第一集剧本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李克强总理。
相关链接:
评习近平访英:两国关系的新起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