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康?
答案在一个个数字里,一项项指标中。归根结底,在人民生活里,在百姓感受中。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起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
这是一幅日益清晰的民生图景,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应激荡,激励着13亿人民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不让一个人掉队”
即使从村委会出发,到达云南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仍然要在狭窄崎岖、杂草丛生的土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这里居住着63名拉祜族同胞。
由于地处偏远,村民们至今仍在布朗山深处以采野菌、割松香为生。依然处于深度贫困的村民中,连一个小学毕业生都没有。
在中国早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类似曼班三队这样贫困的角落,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最大焦点、最大难点。
“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把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年均减贫1000余万人,中国“扶贫答卷”举世瞩目。
但作为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摆脱贫困,又谈何容易!
按现行扶贫标准,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其中6个省份贫困人口更是超500万人。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到西南的乌蒙山区,从华北的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到华南的武陵山区、罗霄山区,依然集中连片居住着贫困群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宣示和担当——“十三五”时期,扶贫是一块难啃却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扶贫的成败也将最终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
甘肃通渭县常家河镇贫困家庭马俊祥家中,一张扶贫图表挂在厅堂正中——
年人均纯收入:2693元;
贫困原因:缺资金、缺技术;
帮扶干部:蒲正格;
实施内容:安装并接通自来水,种植全膜玉米15亩……
类似的图表挂上了常家河镇每一个贫困家庭里,也挂在了镇干部的心里。详尽的信息,具体的举措,为精准扶贫战略写下生动的注脚。
“干部到我家是‘拔穷根’来的,希望以后能不愁吃穿,手头宽裕。”如今,马俊祥的小康梦想更加强烈,也更有希望。
“十三五”时期,扶贫将会越来越重视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已从原来的“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即通过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形成“六个精准”。
只有更精准的行动,才能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让最后7000多万‘锅底人群’摆脱贫困,必须坚持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施策。”
路径已经清晰明确——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未来五年,这‘五个一批’政策,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前进方向。”洪天云说。
“民生全面保障”
免费享用三菜一汤的午餐、听义诊人员讲解保健知识……坐在长春市“幸福里”助老之家洒满阳光的屋子里,83岁的老人陈树生感到心中敞亮。
长春正积极尝试居家养老“定制化”试点,将80周岁以上的老人定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服务补贴,这项试点有望继续扩大,让更多的老人安享晚年。
在陈树生看来,小康就是“老了能有个依靠,病了能有人管。”
什么是小康?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大学生说,小康是毕业不用发愁找工作,每月能有稳定的收入;
农民工说,小康是等到干不动的那一天,能回老家养老;
……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就是百姓心中实实在在的小康。
“民生保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刘迟认为,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人民福祉的提升。完善社会保障,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是小康社会重要价值标准。
“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老龄化、城镇化速度加快的时期,民生保障更需要全面、细化,范围越来越广,水平越来越高——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将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农家子弟上得起学,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唯分数论”逐步淡化;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2020年将实现全国统筹,无论生活在农村、城市,都将有基本保障;
城乡低保、棚户区改造配套、学前教育、全民健身等民生领域将进一步加强;
……
“全面小康需要坚实而全面的社会保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未来五年,完成各项民生指标压力不小,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任务不轻,要将民生指标逐项分解细化,采取强力措施一项项落实。
可以预期,“十三五”时期,越来越多的民生领域将创新体制机制,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将不断缩小。
“社会公平正义”
尽管在南京打工十几年了,但直到最近谢素容和丈夫才真正感觉在这个城市安定下来。他们的双胞胎女儿在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就读,还能与本地学生一样在当地参加中、高考。
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庄芸说,今后,南京将通过对全市所有学校混合编班、优秀教师流动等方式,进一步让所有孩子公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社会公平正义犹如一把标尺,标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衡量着小康进程,也衡量着时代进步。
“全面小康就是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所有人民。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全面小康是社会定位和社会目标。”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人们发现,如今去法院“打官司”越来越方便了。到法院立案,从取号、排队,到咨询、办理,整个流程走下来只要二、三十分钟。今后还有望进一步缩短。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推进司法公开等改革,让百姓在生活中遇到难事能够有地说理,司法机关能公正断案。”北京崇厚律师事务所主任赵瑛峰说,司法改革将为维护公平正义打开越来越便捷的门。
法治的点滴进步,对社会个体产生着深远影响。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姜伟介绍,目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妥推进,一些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一些重要改革举措已经全面推开,一些重大改革任务已经开展试点,一些改革事项正在研究论证,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将越来越凸显。
不仅司法改革,异地高考改革、户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一项项直指公平正义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可以预期,在迈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上,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公平正义的氛围将越来越浓,每个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将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形成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时代脉搏不断跳动。对于小康,人们也不断有着新的理解和期许。
在城市,人们不再忧虑吃与住,但如果雾霾的日子增多,推开窗后无法看到白云繁星,幸福感就会因此打折。
在乡村,路已经修得四通八达,钱袋子也越来越鼓,养老、看病都有了保障,但从小玩耍的森林却在退化,河流遭受到污染,心情也会随之失落。
小康犹如一本不断更新的民生字典,为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写下时代的最新注脚。
当中国经济前进的脚步不断加快,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瓶颈下,小康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
时至今日,小康包括“让‘APEC蓝’等能够保持下去”的小康;也包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康;还包括“无数劳动者更加享受劳动带来的尊严和快乐”的小康……
天更蓝、水更清、食物更安全……这些内容,无疑将在“十三五”发展蓝图中有更多体现。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作出顶层设计。
从事中国国情研究30载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第一个通篇贯穿绿色发展理念与举措的五年规划,将会进一步强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比如“十二五”对空气质量的衡量标准还是PM10,“十三五”将会实行PM2.5。
“尽管几十年的污染不可能一夜间解决,但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愿景。‘十三五’有望通过更多措施减少碳排放,治污取得快速进展前景可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
展望“十三五”,我国将从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角度,更加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展望“十三五”,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力转变、公共服务的持续升级、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绿色发展道路的形成和确立,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数将不断提升。
归根到底,全面建成小康,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小康,一道历史考题,更是一道时代命题。
中国人为之思索了数千年、奋斗了上百年,却从未像今天这般如此之近。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展望“十三五”,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砥砺奋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