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的清晨。 特派记者 陈元才 摄
城市名片
满洲里,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如今是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 满洲里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 (宗辑)
内容提示
她是一座小城,却磅礴大气;她是一座边城,却充满朝气;她是一座经济富裕的城市,却没有浮躁之气;她是一座中国的城市,却融汇了中俄蒙三国的文化。她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亚欧第一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最重要的国际通道,素有“东亚之窗”的美名,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
最大陆路口岸生机勃勃
10月23日下午5时许,一列货运班列正从飘扬着五星红旗的第五代国门下缓缓穿过,驶向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
这个中国最大的国门每天默默注视着一列列货运列车载去电子产品等各种类型的中国出口货物,载回进口木材等国外物资,繁忙又不失威严。
100多年前,一条穿越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的铁路,催生了满洲里这个中国北疆边陲小城。当1901年10月东清铁路通车的汽笛响彻至哈尔滨,由俄国进入中国的首站被定名为“满洲里”,意思是从这里开始便是满清王朝的辖地。
100多年后,因口岸而兴的满洲里,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口岸和边境明珠城市。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满洲里综合保税区于今年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这个百年口岸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满洲里对内背靠东北三省,与环渤海地区相贯通,经济腹地辽阔;对外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直至荷兰鹿特丹,所经沿线是俄罗斯人口最多、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满洲里市口岸办综合管理处处长王彦国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近年来,满洲里口岸已发展建设成为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国际口岸。其中,铁路口岸年综合换装能力达到7000万吨,居全国沿边口岸之首;公路口岸年通过能力达到人员1000万人次、货物300万吨,是我国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公路口岸。
2013年9月30日,满洲里“苏满欧”国际班列开通运行,这趟班列从素有桑茶之乡美称的苏州启程,由满洲里出境,经俄罗斯,直抵欧洲腹地波兰华沙,横跨亚欧大陆行程11200公里,平均运时仅有13-14天,比海运快了30多天,是目前运时最短的亚欧货运通道。
“‘苏满欧’搭载的货物不再是古时的丝绸茶叶,主要是电子电器、机械、服装等商品,平均每列货值2700万元,比传统资源进口货值翻了好几倍。”王彦国说,继“苏满欧”之后,截至目前,满洲里共开通了“渝满欧”“湘满欧”“鄂满欧”“青满欧”“津满欧”等国际货运班列12条线路。在陆海联运基础上,满洲里又相继开通重庆、武汉、长沙、营口等9条经满洲里口岸到俄罗斯和欧洲的班列路线,使丝绸之路辐射到长三角、珠三角、中南西南地区、环渤海地带。
满洲里口岸因草原丝路而昌盛,草原新丝路因满洲里口岸而绵长。数据显示,2014年,满洲里口岸过境班列达460列、过货量3010万吨、货值70多亿元,满洲里口岸上缴关税、代征税29.7亿元,进出境153万人次。
主动融入丝路提振经济
烈烈北风,边关冷月。但一走进灯火璀璨的满洲里,就能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繁荣和生机:随处可见的金发碧眼俄罗斯人、浓浓的异域风情建筑……
作为中国第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经济曾一度落入低谷,得益于及时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满洲里才实现了从低谷到高峰的发展转变。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满洲里口岸年进出境人次较高峰时期一度减少了60万人次,城市经商人员锐减了几万人,城市商铺租金同时大幅度下降。2012年,俄罗斯原油进口通道由陆路改为管道,一下子让满洲里口岸形成了890万吨的运量缺口,更是雪上加霜。
严峻的形势,倒逼着满洲里寻求新的发展路径。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构想。满洲里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发展契机,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优环境,聚人气,促发展”,是满洲里为自己选择的发展之路。
为了优化环境,满洲里铁腕清理口岸不合理收费,畅通投诉渠道和机制,打击强买强卖、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保护国内外游客的合法权益。满洲里边检站专门出台了8条措施,像旅游团队出入境时,可以提前完成信息录入和查控工作,旅游团到达口岸后,只进行人证对照,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通关效率。
在提升城市硬件方面,满洲里把整个城市当做一个景区来打造,大手笔规划建设俄式休闲主题酒吧,观光面包房,油画、玉石等特色精品街区,塑造一街一品、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满洲里还实施“推动旅游发展聚人气、壮大民营经济聚人气”的办法,安排3.6亿元资金兑现外经贸奖励政策,重点扶持和培育贸易大户,稳定外贸队伍。通过一系列举措,最终实现进出口货物、口岸进出境人员的双增。
“童话世界”的幸福居民
22日下午4时许,满洲里市区温度已经降到0℃以下,几十位满洲里市民正在位于市经济合作区南区街道的丁香园社区文体馆挥汗如雨。
“我们都是羽毛球爱好者,每周至少打球3场以上,可以在全市任何一个文体馆免费打球。”正在打球的李先生自豪地告诉记者。
海南采访团记者走访的丁香园社区文体馆占地近3000平方米,设有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多个运动场地。
这个文体馆是政府投入580万元,于2008年6月投入运营的。更令周边居民津津乐道的是,文体馆除了免费使用外,还设有社区服务超市,青壮年居民出门工作前可以把家中的老人送到服务超市内,有专人负责照看老人,这一项举措解决了众多家庭的后顾之忧。
这,只是满洲里市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满洲里一直在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感。几年来,满洲里市政府积极发挥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共计投入近10亿元资金,新建了市体育馆、室内滑雪馆及遍布城区的社区文体馆和学校体育馆等各类场馆24个,公园、绿地、广场24个,150套健身路径,使市民在市区居住地500米半径内均能享有条件适宜的体育场馆设施服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政府承诺体育场馆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面向全体市民提供体育公共福利的城市。
华灯初上,满洲里市五彩多姿的灯光景观让人仿佛步入了童话世界,旅行社导游张东旭说:“在当地很多人眼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也比不过满洲里的灯火辉煌。”
文化交融促旅游大发展
漫漫古道,声声马嘶,岁月的风沙迷失了昔日商旅的足迹,但新的征程孕育着新的机遇。
当一列列货运班列从这里往来,一架架国际航班辗转此地,满洲里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更多俄蒙游客汇聚在这座“鸡鸣三国”的小城市。
为此,满洲里市紧紧围绕“中俄蒙文化交融跨境旅游”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规范旅游市场运营,打造旅游龙头企业,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使得近年来满洲里市的夏季旅游呈现出井喷的态势。
满洲里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邱培峰向记者介绍,2014年,满洲里接待旅游人数53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6亿元,其中,边境旅游接近130万人次,入境俄罗斯旅游商务人员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满洲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来过这里的游客都会爱上这里。”满洲里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解瑞奇告诉记者,今年,满洲里市已成功举办第十届中俄蒙国际旅游节,接下来,还将继续举办中俄蒙国际冰雪节及选美大赛等,通过举办赛事和活动,促进异域文化交流,带动旅游经济。
走进满洲里市,宛如进入一座异国风情建筑的博物馆,木刻楞、石头房等俄式建筑与现代中式、欧式建筑交相辉映,套娃广场、俄罗斯艺术博物馆、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步行街、俄式西餐厅……浓厚的异域风情和璀璨的东西方文化与城市完美地融为一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