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广西乡贤李璧的剑门风度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10-29 14:18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的李璧祠,祠内有李璧塑像。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的李璧祠。

  明代武缘(今南宁市武鸣县)人李璧,一生在浙江、四川、云南等地为官,他恪尽职守,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景仰。李璧(1473~1525年),字白夫,壮族,武鸣县陆斡镇覃李村人。祖先十代务农,到了他的父亲才当上“潮阳北山驿丞(掌管邮传迎送的小官)”。在父亲的影响下,生性聪敏的李璧从小勤奋好学,进步很快。弘治八年(1495年),22岁的李璧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从弘治十五年(1502年)起担任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长)。在此期间,由于母亲去世,李璧回家服丧三年。正德元年(1506年)任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杭州市)教谕,正德十年(1515年)调任剑州(今四川剑阁)知州,正德十六年(1521年)改任云南临安府同知。嘉靖四年(1525年)升任南京户部员外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称为留都,两京各设有六部,但南京六部职权远逊北京六部),在赴任途中不幸病逝,年仅52岁。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璧被家乡人列为武鸣第一位乡贤(品德、学问为地方推重的人),并为他建庙树碑,供人凭吊景仰。到了清代,有个叫李彦草的地方官员拜谒李璧故居,重修乡贤祠,并写了一首赞扬李璧的诗:

  一官万里未归田,儒雅依然在目前。杜老忧时朗署日,放翁游宦剑州年。枫山学术《名儒录》,芹泮书留释奠篇。莫道他乡争俎豆,还从第宅附先贤。

  李彦草在诗中对李璧“万里未归田”的敬业精神加以肯定,对他的儒雅人品表示崇敬,对他的诸多论著极力推崇,并将李璧和曾在四川生活、工作过的伟大诗人杜甫、陆游相提并论。当了解李璧的事迹后,人们就会明白李彦草所言是有道理的。李璧在外为官20年,主要做了4件事:一是办学兴教培养人才;二是开设市场搞活经济;三是修畅交通加强绿化;四是保护历史文物。李璧深深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以及农民子弟求学的困难。早在仁和县任职期间,他就对那些家境困难、无法自养的在校诸生特别关心,经常用自己的薪俸接济他们,让学生们安于学业,使不少人最终学有所成。在剑州知州任上,他尤其重视民众教育。6年的任期内,他先后创办了4所社学,修复了剑州儒学和兼山书院,而且不辞劳苦亲自授课。由于他的努力,剑州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从而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史载,当时剑州“政教所被,路不拾遗”。教书育人之余,李璧还编著了《三礼经注疏》《名儒录》《剑阁志》《剑门新志》和《皇明乐谱》等多部著作。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史学价值。另外,李璧还写了很多诗,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情感丰富的诗篇中,有不少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与怀念,如《旅怀》:

  簿书寻俗吏,簪组误闲身。梦为思家苦,愁缘悔老新。侵寒灯照榻,报曙鸟呼人。问尔炎荒客,淹留待几春?

  诗中,李璧自谦是一个被公文(簿书)找上门来的俗吏,是一个被一官半职(簪组)耽误了的自由人。这和杜甫“儒冠多误身”的意思有所不同。“梦为思家苦,愁缘悔老新”实为“梦苦为思家,愁新缘悔老”的倒装语。所谓“悔老”即前人所说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意思。李璧由于思念家乡,对自己多年的宦游生涯产生一种厌倦之情,是不足为怪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乡情会不断加深。所以,夜来灯影、早晨鸟声都仿佛在提醒李璧:“你这个从炎热南方来的外地人,要滞留到什么时候才返回家乡?”每当此时,万里之外的故乡覃李村,就会在李璧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生养李璧的覃李村地处蛮荒,贫穷二字便可说尽它的一切。然而在李璧眼中,家乡是天下最美好的地方。李璧记得,离覃李村不远处有座玉印山,这座山由很多石笋组成,耸立在一大片水田之中,有一种卓尔不群的气势。山间有一块形如玉印的方石,玉印山由此得名。青少年时期的李璧曾筑室就读其上。玉印山下有股清泉,飞珠溅玉,清冽无比,李璧名之曰“达泉”。“达”既有通达之意,更寓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这样的环境让他形成了兼济天下的思想,故多年来尽管他经常自问“乾坤吾欲老,何日买归舟(租船还乡)?”(见《琢玉亭书感》诗),却依然没有一走了之。他已将依恋故乡之情移恋于他乡,认为为当地人民多干一些好事,也就是对自己家乡最大的回报!四川天险闻名天下,剑州是四川的北大门。这里山高岭陡又无水路,交通极为闭塞。一直以来剑州没有交易场所,“民有余财,积于无用”,大大限制了剑州的经济发展。李璧到任后,感到只有开拓市场搞活经济,才能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于是,他放下知州的架子,登门拜访社会贤达和开明乡绅,听取他们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豪绅们终于同意投资修建市场。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月,李璧在剑州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招商仪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个多月后,剑州城北新开辟的市场便商贾云集,出现了一派生机!为了扩大与外界的交流,李璧决定打通剑州南至阆州,西至梓潼的通道,把水陆交通连结起来。他不畏艰险,骑马翻山越岭进行勘探,制订方案。然后带领剑州人民开山凿岩,推土填沟,用片石铺砌了一条长达300余里的通途。此后,剑州水陆交通无阻,货物流通顺畅。为了防止山洪冲塌这条生命线,李璧又让人在道路两旁种下10多万株松柏,这条路宛如一条绿色长龙,成为举世闻名的剑阁“翠云廊”。如今这里仍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区。李璧400多年前的壮举受到人们称赞,《古今图书集成》一书中写道:“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奇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对李璧的功绩和“翠云廊”的作用,给予很高的评价。李壁对历史文化和前贤非常尊重。看到剑州有很多古代遗文碑刻因缺乏管理而受到严重的损坏,他很难过,便想方设法找来行家和能工巧匠,让他们认真整理或重新刻制,使不少著名的碑刻如李白《蜀道难》、柳宗元《剑门铭》及杜甫的一些诗碑得以保存下来。他还在《修复剑阁遗碑记》中告诫人们要爱护文物古迹。剑州人民对李璧感激不尽,他去世后,当地人民将他列为名宦,为他建庙宇、铸铜像,以供后人瞻仰。

 

 

 

 

 

相关链接:

为农村发展提供“金点子” 海口诞生首个“乡贤协调会”
海口龙华区成立全市首个“乡贤协调会” 20名乡贤组成智囊团
弘扬乡贤文化助力“双创”
达士巷 众多名士乡贤曾聚居于此

 

相关链接:
弘扬乡贤文化助力“双创”
海口龙华区成立全市首个“乡贤协调会” 20名乡贤组成智囊团
为农村发展提供“金点子” 海口诞生首个“乡贤协调会”
达士巷 众多名士乡贤曾聚居于此
[来源:农家之友杂志社] [作者:周绍麟] [编辑:王思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