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比以往更加迫切。“产能过剩多出现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指出。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相比产量的第一,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依然不多。
2013年,美国主要出口商品总值1.57万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位列出口前三位,三项产品占总出口产品的50.6%。反观中国,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前几项分别为机电产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占比为69.7%。虽然201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出口额增至3.78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7.6%,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
2、实体经济的“远水”与“近渴”
【数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91万亿元,同比增长1.8%,当月净投放现金51亿元。一方面M2存量继续增长,中国已是全球货币供应第一大国,另一方面却是实体经济频频遭遇资金之渴,“融资难”“融资贵”难以破解。
融资难题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中得到印证——201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值较2014年同期增长11.9%,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资本市场的高回报率暂时未达到实体经济融资的效果,缓解中国金融资源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长期错配的现状,任重道远。
“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经济的虚拟化问题,因为这牵涉到投向社会的货币是否进入了实体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对物质财富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发生了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坦言,经济的虚拟化问题值得警惕。有迹象显示,流动性没有向工业领域渗透,却大规模进入了房地产和金融业,导致这些行业在“资产——支出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出快速增长。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增加值增速在2010年之后基本保持了与M2增速同步的状态,其持续高涨与流动性过度向这些领域流入密切相关。
而此前汇丰发布的中国融资条件指数也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的融资条件仍处于2009年以来最紧状态。尽管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但似乎总是“远水”难解“近渴”。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
“要更多关注产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刘元春看来,财政政策应加大定向政策扶持,加大减税幅度,尤其是对生产领域的中小企业与消费领域的消费者。而货币政策要倾向于对短期的“忽冷忽热”进行微调,“目前大家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关注较多,对产业政策与规划政策则关注不足,下一步要注重研究长期性的产业政策,使之成为促进与实现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治理工具”。
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中国经济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治理重心应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质量”上,让实体经济拥有更多源头活水。
3、制度创新的“挑战”与“机遇”
【数据】我国R&D(研发)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2013年首次突破了2%,达到2.01%。2014年,R&D占GDP的比重提升至2.09%。尽管如此,相比发达国家,中国仍有不小的差距——根据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数据统计2014》,美国2012年的R&D投入已达45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亿元)。2014年中国相关投入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不足美国2012年投入的一半。
稳固实体经济,创新战略是关键。
“创新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解决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创新的问题,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二是要推动传统制造业领域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三是要把生产创新和服务创新结合起来,力求优化制造业生产过程,改善制造业的商业模式,降低制造业的成本。”赵昌文指出。
“双创”绝不仅仅是中小微企业的事,而且也是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必需。
与中小微企业不同,大企业“双创”的目标也不同。专家指出,对重大装备企业来说,“双创”更侧重“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既要围绕国家战略和国家重大装备进行,同时要与市场对接,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大企业搞“双创”,需要建立若干不同层级、不同专业领域的“创客群”,并以此为同心圆向外辐射,通过科学的激励措施、分配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创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和“双创”相结合?怎样鼓励用众包等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如何建立?大企业要走活“双创”这步棋,必须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