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兵的3.75公里“长征”
■中国军网记者 丁海明 钱晓虎
“坦克兵王”郭峰正在驾驶战车。特约记者张坤平摄
太行秋深,再过几天就立冬,该给坦克做过冬保养了……北京军区某部三级军士长郭峰,像往年一样,在3.75公里坦克专用训练道上重复着他的钢铁职责。
从军17年,郭峰把青春刻进了晋南这片丘陵——他的阵地是这条3.75公里的山道,他的职责是为全军培训装甲兵战斗骨干,他的梦想是锻造我军新型装甲兵方阵——3.75公里的“长征”,这条训练道被坦克履带碾下去半米深,他的梦一天天成真。
郭峰风采。特约记者张坤平摄
郭峰,面色黝黑、白发丛生,其实只有36岁。他的“长征”,是军事斗争准备一线官兵的缩影——
3.75公里,是他的“砺剑路”。在这说短很短、说长很长的训练道上,他驾驶坦克超过500个小时,随车保障超过3000个小时,也许是全军与坦克最“缠绵”的士兵。5000多个日夜,他拿下了国家和军队联合颁发的装甲车辆驾驶员和装配工两个最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集驾驶、射击、通信、修理诸专业于一身的“装甲兵王”。
3.75公里,是他的“兵工厂”。在这学会看似容易、学精难如登天的专业领域,他把3代主战坦克装了拆、拆了装,摸透了170多辆坦克的“脾气秉性”。某新型坦克出现故障无人敢修,他艺高胆大,拆开2万多个零件摆了半个操场,重新装起后雄风如初。许多部队视如法宝的《坦克常见故障诊疗手册》出自他手,同行都称他是“坦克神医”。
3.75公里,是他的“讲武堂”。在这说小很小、说大很大的训练场上,他和战友们为陆军装甲集群、海军陆战队战车、空降兵铁甲,培养输送了数千名装甲兵战斗骨干,其中158人成为特级、一级坦克驾驶员。他“全能教头”的威名传遍全军,今年纪念抗战胜利首都阅兵的装甲方阵中,不少坦克驭手是他的弟子。
郭峰正驾驭战车带领学兵穿越火障。特约记者张坤平摄
3.75公里,是他的“烽火台”。在这战车轰鸣不息、战争拷问不止的演兵场上,他的目光超越了周围的山梁。他和战友们致力创新教学法,教技术更教战术,练打靶更练打仗,在全军率先构建以信息为主导的实战化培训体系。从这里毕业的学兵,可不经适应性训练直接遂行战斗任务。
3.75公里“长征”,郭峰走出了精彩军旅人生,闪亮的荣誉铺展在这辉煌而寂寞的长路上: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百名好班长、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功臣……履带亲吻大地的声音日夜相伴,这弯弯山道镌刻着他的坚守与眷恋。
短评
一粒石子,铺在路上,承载时代车轮隆隆前行;一滴水,汇入洪流,领略逐梦的壮阔航程;一缕阳光,照耀大地,呼唤理想与担当,奔向前途和希望——走在3.75公里“长征”路上的郭峰,让人想起这粒石子、这枚水滴、这缕阳光,让人思索这平凡之中,蕴藏着多少使命、成就与自豪。
“英雄雨打风吹去,太平岁月最蹉跎。”一支军队浴血火而不败,却可能被和平销骨蚀魂。郭峰,一个士兵,用他17年的军旅告诉我们:既然来当兵,家国天下便在肩头;既然戎装在身,就不能醉享太平——爱军精武,需要这样“敢于有梦”的士兵;军事斗争准备,呼唤这样“勇于追梦”的士兵;践行强军目标,离不开这样“勤于圆梦”的士兵。
这是一个英雄的士兵,这是一支军队的“长征”。
相关链接:
图解:朝鲜和中国士兵大对比 差距太大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