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1
持续阴霾下为何有时预报“轻度污染”?
昨日至今日,京城为重度污染,但此前处于轻度至中度污染交替过程,为何污染物浓度和人体感官相悖?目前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虽然每年都在下降,但大家从感官上却觉得雾霾似乎并没有减少,这是为什么?
对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PM2.5浓度和大气能见度之间有一个数值的拐点,这个拐点大概在30至50微克/立方米之间,当浓度达到这个区间时,能见度就变得相对稳定了。目前,雾霾的恶性状态已经明显改变,“打个比喻,‘重感冒’虽然好转,但‘感冒’还没彻底康复,所以还需要一些时日。”
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能见度和PM2.5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对应关系,能见度还受到湿度等一系列气象因素的影响。比如最近北京的能见度很低,但PM2.5浓度却相对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种情况在降雨时也会遇到,有时候雨大能见度很低,但空气质量其实很好。所以了解空气质量的最好办法,还是关注环保部门发布的污染物浓度监测信息。
释疑2持续污染过程对公众健康有何影响?
从9日至今,北京的空气持续轻度污染以上,期间主要在中度至重度污染之间交替,昨日至今为此次污染过程最重时段。短时间内的重度污染和长时间内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过程交替,哪个对公众健康影响更大?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表示,通常说的重污染健康危害,是指连续24小时在超标的、污染的形势下活动时,人群总体上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连续24小时在室外活动,一般短时间暴露在室外,产生的健康危害并没有预计的那样严重。
张大伟表示,空气质量标准就是基于对人体健康的评价制定的,至于污染持续一天还是三天,只能说污染持续时间越长、人们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释疑3
应急预案能否加入更多强制性措施?
此次污染过程并未启动橙色或红色预警,相比之下,启动的黄色预警中强制性应急措施不多,主要为停止土石方等施工作业等。环保部门此前表示,未启动更高级别预警,因为污染程度未达到预警启动的条件。那么,应急预案是否需要加入更多强制性措施?
今年3月,北京修订了应急预案,降低了红色预警的启动级别。此前需要持续3天六级严重污染才可启动,现在如果五级重度污染持续3天以上,就可启动红色预警。预案修订后,环保部门统计发现,按照这个新标准,去年有3次(总数约10天)符合发布修订后红色预警的条件。
对应不同的颜色预警,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主要包括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应急措施和强制性应急措施三个类别。重点是,从黄色预警开始,加入强制性应急措施,例如停课、停产、停工、停烧等。大家最为关注的是,红色预警中的全市范围内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此次污染持续时间较长,但黄色预警对应的强制性措施并不多,应急预案是否需要再次修订?有环保专家表示,此前应急预案中的级别划分,主要是以公众健康为首要考虑因素。目前的应急预案中,红色预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很大,单双号限行等强制性措施不能随意频繁启动。他认为,针对现有措施,环保等部门应该落实好,让应急措施达到削减污染峰值的效果。另外,他认为,环保部门也应根据北京的污染特征和对居民健康影响等,与时俱进地完善应急预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