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半,志愿者们坐上30路公交车出发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他们来到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疗养区,由于这里住着33位麻风病康复老人,故又被称为麻风病康复村。
大多数时间,老人们喜欢静静地坐着,只有志愿者们来的时候,他们的话才多了起来。志愿者钟圆圆说,长时间的陪伴,自己和老人之间有了一种看不见的纽带,也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生活的从容和智慧。
在海南海口,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是“家工作营”志愿者,照顾麻风病康复老人并非本职,他们却坚持利用寒暑假和小长假给这些老人带去温暖和陪伴。多年来,老人们已经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孙子”、“孙女”了。不久前,记者跟访这群志愿者一起走进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疗养区,了解他们和老人的故事。
大扫除后,梅桂阿婆和家工作营志愿者然然合影。
剪指甲需要获得老人们的信任,图为第二天,在小家政活动中,志愿者“春媚”帮96岁的阿婆剪指甲。
在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康复疗养区里,住着的都是麻风病康复老人。康复中心护士吴花介绍,老人们经历了很长一段的“苦日子”:麻风村在建立之初,实行“生产自救”模式,老人们靠种田为生。后来,国家对麻风康复老人给予补助,每人每月补助都在1000元以上,如今政府又出资为他们新建了平房,老人们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日常开销解决了,又有志愿者来帮忙料理生活,陪着聊天谈心,老人们的晚年越来越幸福了。”吴花说。
相关链接:
海南市县须有二级医疗机构定点诊疗麻风病
关注环保 陪伴麻风病人——臧璐:一片痴心为公益
海南麻风病基本得到控制 去年发现13例患者
邢少云:将200多名因病残疾的麻风病康复老人视为亲人
20年不离不弃守护“麻风村”老人———麻风病康复老人的“女儿”邢少云
海南提高留院麻风病人补贴 每人每月不低于1130元
麻风病康复老人最喜欢陪伴,有时候,志愿者们什么都不说静静地陪着老人坐着,老人就会露出笑容。
麻风病康复村里的老人大多只会说海南话(闽南语的一个分支),志愿者又都是大学生,他们很多人都现学海南话和老人聊天。
在上世纪80年代,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康复疗养区还有180多个康复者,后来一个接一个离世,现在只剩下34人,这些老人年纪最大的有100岁了,大多没有子女,有些甚至没有亲人和朋友,他们便把疗养区当做了家。在这次志愿行动中,大学生们采用工作营的模式:和老人们同吃同住七天,为疗养区种树、除草、修路;帮助老人打扫庭院卫生、修理小家具;给他们做一些按摩、剪指甲、洗头这类的小护理;和老人们一起做饭、做游戏,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故事。
沈阿公耳朵听力不佳需要带上“助听器”,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热爱歌唱,热爱书画。他的房间里贴满了志愿者和他一起完成的画作。图为志愿者“小美”和阿公展示沈阿公的画作。他是秀英麻风康复村里的“贝多芬”,用歌声和画笔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小游戏里,许多平时不喜欢出来参加户外活动的老人,也在志愿者的感染下加入其中。
第一天结束后,许多志愿者和老人都哭了。有一位志愿者在日记里写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时间来融合,刚到来的我不知所措,不忍面对他们身体的残缺,害怕触碰老人的伤心事,渐渐地,我学会了交流的方法,“阿公、阿婆好!”,“吃饭了吗?”,“冷吗?”,走到老人家的门口,探个头,原来老人在屋里看电视呢,一笑,便坐在阿公阿婆身旁了。
一位志愿者正在帮老人们砍树枝。
志愿者“小美”是海南人,作为为数不多的营地里海南志愿者,她常常充当了许多小伙伴的“翻译官”。
在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康复疗养区,这样的场面,总是那么多,那么温暖。(海口文明网见习记者 胡振兴 摄影报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