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海南省按照“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规划各项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海南省以文明生态村为综合载体,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文明创建****
海口市
骑友们穿行在文明生态村(海口文明网供图)
海口文明生态村创建掀热潮 走绿色小康之路】
文明生态村创建热潮,使海口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绿色小康之路。
走进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美孝村,冬日暖阳照在幽长曲折的巷道上,走过一道道古老石屋门庭,恍如穿行在时光隧道里。穿过这段巷道,脚下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决定了看到的风景将会截然不同:一面是古朴厚重的火山古村落,古色古香、碎石铺地、石屋林立;一面是白墙蓝瓦、小楼别墅、水泥硬化的村道,整洁清新。
像美孝村这样古朴而别具风情的村庄,是海口市美丽乡村的杰出代表之一。据悉,近年来,为抓好文明生态村建设,共建美丽乡村,海口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内容,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发动群众,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创建合力,推进了海口美丽乡村建设进程,预计到今年底,全市文明生态村总数将达到1646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77%。
海口另一著名的文明生态村——琼山区红旗镇泮边村。不仅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历史人文资源,更有整洁的农舍、优美的自然生态,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放眼村内,硬化的道路四通八达,大道环村,小路到家。路旁绿树掩映,清新自然。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中微微夹带着泥土的气息。
自2006年开始,村民便自发组织创建文明生态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自觉投工投劳,整治村容村貌。后来,在政府部门的推动引导下,村民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基础上,又引进“公司+农户”的模式,修建了一处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会务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中心——泮边休闲农庄。该农庄自2012年11月正式营业以来,每逢节假日,客房总是爆满,村民因此从中受益。
海口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海口又将文明生态村建设向贫困村延伸,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联动共建、连片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为目标,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同步推进扶贫工作和文明生态村的建设,计划2年内使14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并在此基础上把80%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果。截至今年9月底,海口全市已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可实现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1646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77%。
如今,走在海口乡村,凡是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地方,村庄人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龙鳞村、本立村、禄尾村、美社村等20个村庄成为海口旅游名村,尤其演丰片区、鹤舞九湖片区、九龙戏水片区、绿墅仙踪片区、涌潭片区、火山村落等文明生态村片区,已成为海口乡村旅游的热门选择。“美丽乡村行动不仅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更给农村带来了人气和活力,适合发展乡村旅游。老百姓现在不用千里迢迢跑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生意,是件好事!”在美丽乡村泮边村,村民王庆文由衷地感叹。
事实证明,海口文明生态村创建热潮,不仅推动了海口市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也促进了广大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升,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走出了一条适合海口农村发展的绿色小康之路。
“下一步,还要重点深化文明生态村连片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品牌化转型升级。”海口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文明生态村的连片建设,发挥规模化效应,年初各区认真规划,积极设计和打造了本区的精品片区,例如美兰区“鹤舞九湖”片区、琼山区大坡镇“绿野仙踪”片区等文明生态村精品片区,已集聚了相当的人气。
看文明生态村建设典范马宛大村 海口唯一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村庄】
整齐的排球场,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一条条小路直通到每个住户家中……琼山区大坡镇马宛大村,绿树环绕,民风淳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些在村长冯学三看来,三年前还只是个梦,如今梦想成真。近日,马宛大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为海口2014年唯一获奖村庄。
党员干部模范带头。2012年之前,马宛大村脏乱环境并存,猪圈到处搭建、垃圾污水横流,道路红泥巴满地,一下雨就沾得满身泥巴。2012年,马宛大村全村村民统一了思想,决定对村庄进行清理,主动拆除了废旧房屋、猪圈,清理乱堆放的石头、木柴等,为成功申请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创造了有利条件。2013年,该村第一时间向大坡镇委、镇政府申请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根据申请,镇委镇政府经过实地调研,决定将该村确定为当年生态文明村创建的重点村庄之一,这为马宛大村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今,村民目前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新瑞村委会副书记符致海,每天起早贪黑,除了村委会工作外,无论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村里,指导和参与创建工作,还将自家的小面包车无偿作为创建机动车辆,用于运载各种创建材料。冯学德等四位村民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主动向村里让出他们的个人用地用于修建球场。正是村民思想认识的极大提高,为该村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态文明村创建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友爱互助随处可见。村里的妇女轮流打扫村文化室的卫生;每逢周一和周五,全村老老少少都会集体出动,每家每户门口还实行了“门前三包”政策。冯学三骄傲地说,大家共同建设村庄的热情非常好,村民之间也非常友爱互相帮助,更是处处洋溢着文明之风。2014年3月,村民王爱元的丈夫突然重病去世。留下王爱元和两个孩子,还有个一贫如洗的家,7月18日那场超强台风更是吹倒了她家的橡胶和300多株胡椒,村民们在台风后第二天便自发组织起来,每天平均有八九个人去王爱元家的地里帮忙,并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对受损的300多株胡椒进行扶正。像这样互相帮助的例子,自从马宛大村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还有很多。大坡镇委书记杜梅英告诉记者,为避免返工和浪费,镇、村、组干部共同出主意、想办法,镇生态文明村技术指导员蔡敷理更是每天入村实地指导,节省了大量材料、劳力和实践。全村人自发投工投劳,为村里省下了约142万元的资金用于购买材料。
琼海
【琼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琼海市是“红色娘子军”故乡、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面积1710平方公里,辖12个镇和1个华侨经济区、204个村(社区),总人口50万人。十二五期间,琼海市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以“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为发展战略,以“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为总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重要载体,坚持道德为先、生态为先、民生为先、文化为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规划、同步迈进、提质升级,广大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近三年来,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4‘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等,被确定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单位、“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
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015年8月,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吸引市民驻足(琼海文明办供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以海南文明大行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博鳌镇、潭门镇和阳江镇上科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5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紧紧围绕“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战略部署,按照村庄环境公园景点化,基础设施城市化标准,与风情小镇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旅游绿道建设、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发展农业新业态相结合,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农业观光型、田园风光旅游型、民俗风情型、农家乐休闲度假型等不同风格特色乡村。新创建文明生态村575个,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1960,占自然村总数的74.2%。
推进文明生态镇创建。以风情小镇建设作为文明生态镇创建的平台和支点,充分挖掘各个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充分尊重各个镇的传统习惯,以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彰显各镇风情为重点,在完善镇墟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的基础上,通过当地特色文化与镇墟建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将全部12个镇打造成传承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小镇,形成“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在全面完成风情小镇建设的基础上,深化生态文明镇创建内涵,实现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目标,促进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文明单位创建。以文明单位测评体系为导向,在机关、行业和公共服务管理部门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平台建设。在党政机关深入开展文明高效机关创建活动,打造文明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在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诚信企业活动,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在行业深入开展文明规范行业创建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周到、细致、便捷、优质的服务环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海南省琼海市北仍文明生态村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受惠(琼海文明网供图)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有效载体。市文明切实做好牵头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和联络服务工作,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我市注册志愿者由2010年的5000名发展到现在已有20062名,有“义工联”、“美在心灵”、“志愿海南爱心社”等志愿者组织20多个。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在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我市建设6间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基础上,我市投入120万元配套建设6间,在2014年实现12个镇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为农村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必要的阵地和设备,丰富了未成年人的课外活动。
文化设施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实际上也是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自我改造和提升的过程。随着文明生态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内涵的更加深化,琼海市文明创建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主线,既追求环境的美化又促进人的精神面貌的优化。十二五期间,建设宣传文化室152间,农家书屋189间,农村文化广场263处。在城市建设文化广场2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一个,田园城市大舞台一个,田野公园一个,升级改造体育馆一个等文化惠民设施。
评选表彰活动。“十二五”期间共评选表彰琼海市道德31名,其中6人入选省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美德少年60名,其中2人入选省美德少年。利用市属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美德少年的事迹,营造尚德向善的社会氛围,用道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广大农民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把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推动农村建设实现“七化”,即村路巷道硬板化、村庄环境公园化、农业生产集约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收入多样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建筑特色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乡交通、能源、通讯、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两年来新建乡村道路和巷道960多条280公里;城乡饮用自来水人口达到90%;农村改厕覆盖率达到89%;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实现全市全部13个镇场2777个村小组(连队)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深入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城乡公交一体化占全部行政村的53%;村邮站网络实现“村村建站,户户通邮”;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99%,户户通覆盖率80%。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13个镇级政务服务中心,51个片区便民服务窗口,近百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形成了市、镇、片区、村四级服务窗口(代办点)服务体系,让老百姓不出村、不出镇就能享受到集政务服务、涉农信息发布、法律咨询、科技务农和社会事务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优质服务。统筹城区教师定期到乡村中小学任教。推行城区医生轮流到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坐诊服务群众。农村信用合作社自助转账终端覆盖全市所有的个行政村。
打造农民致富项目。通过新型城镇化,把12个镇打造成为“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通过连片建设龙寿洋、热带滨海和万泉河三大农业公园,打造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城镇化乡村综合载体,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达到“好看又中用、美丽且生财”的效果。特别是鼓励引导农民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业创业,由单一生产性收入转为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生产性四项收入。三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3%,两年来返乡就业近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超过3万元。
【淳化乡风、以文化人,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文化是社会文明程度和百姓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琼海市顺应百姓对文化的热切期盼,把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良好乡风,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琼海市紧紧抓住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多姿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群众踊跃参与的文化活动,扎实抓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广场文化、村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民间文化团队,引导群众开展文化健身“自乐”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情趣。每年组织举办元宵文化节、端阳旅游文化节、农民文化艺术节、渔民南海文化节、“琼海味道”系列美食节、龙寿洋田野读书节等文化活动,以及举办 “田园城市”大舞台、 “军坡”节、球类比赛等各层次各类文体活动。“十二五”期间,共组织文艺下乡演出年均750余场,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年均700多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0000余场,有效带动了城乡文化发展,满足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澄迈县
金江镇美椰村(琼海文明办供图)
福山镇向阳村(琼海文明办供图)
澄迈县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一,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镇、村三级服务点设置率为100%,全部达到文化部规定标准。县政府每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重点打造“一镇一赛”农民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志愿者“走基层、献爱心”活动、县歌舞团、琼剧团送演出下乡、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实现每村每年平均看3场以上琼剧或文艺演出,每一行政村(社区)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各村每年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达3次以上。县图书馆、文化馆、歌舞团各配1台流动服务车,每年组织流动演出、展览、送图书60场次以上;县文体局、文化馆、图书馆均设有网站。全县已基本形成以县支中心、镇、村服务点构成的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二,每逢节假日都举办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元旦春节的期间,举办全县排球联赛、篮球联赛,七人制足球赛,海南省农民九人排球联赛,“力加杯”九人排球联赛,海南省奥运项目少年锦标赛,二月的“家家乐”农民文化节系活动,黎(苗)族“三月三”活动,中国龙舟公开赛(海南·澄迈站),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万人环城长跑,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列入财政预算。建成老年大学1所。进一步提高文体系统为未成年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县文化馆、图书馆把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残障人士的基本文化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到有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四,各镇均建立文艺表演团队,平均每年演出不少于150场,现有广场舞队伍200来支。目前,全县形成四大文化活动品牌(东部有椰风文化活动,西部有福山咖啡文化活动,西南部有仁兴黎苗族“三月三”活动,南部有“加乐家家乐”农民文化活动,中北部有中国海南盈滨龙水节)。
琼中县
【深化文明创建】
目前,琼中县打造出什寒村、加林村、作雅村、新民村等一批文明生态村精品,其中湾岭镇金妙朗村、什运乡番道村、上安乡作雅村等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同时,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县道德模范和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表彰活动,表彰刘爱兰等17名道德模范和县关工委等11个单位、营根镇朝参村等11个文明村、长征镇等2个文明镇、营东社区等2个文明社区、倪海燕等17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为琼中县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借鉴。其中,琼中县人民法院等6个单位荣获全省“文明单位”称号、什运乡番道村等5个村庄荣获全省“文明村”称号、和平社区荣获全省“文明社区”称号。
【提高文明素质】
琼中“三月三” (琼中文明办供图)
黎歌苗舞(琼中文明办供图)
结合“富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巩固提升25个文明生态村,完成创建35个文明生态村,使琼中县创建村庄(队)达407个,占全县自然村总数(588)的69.2%的目标。开展乡村少年宫建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9间,累计超过5000名乡村学生受益。
积极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国庆、中秋、清明、端午、“六一”、“七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巡演、慰问、歌咏、网上寄语等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广大青少年的爱党爱国热情。积极倡导学雷锋志愿服务,组建学习雷锋、禁毒、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队。目前,琼中县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了县城常住人口总数的8%。什寒村、加林村等农村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168名,成为琼中县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是我们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占领主阵地,就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琼中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已经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管理制度,增设附属设备,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积极打造视听工程,实现电影村村放映,月月放映,广播电视实现了户户通;“文化下乡”活动实现常态化,保证长期有效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同时,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基地平台,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村委会)组织活动场所、乡村大舞台等数量及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目前,琼中已建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0个行政村(村委会)组织活动场所,102个村小组文化室、109座乡村大舞台等文化阵地。
【精神文明创建阵地建设】
琼中县积极参与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推荐申报工作。目前,苏金兰同志获得了全国第四届孝老爱亲模范奖、周薇同志获得全国第五届孝老爱亲模范提名奖。2011年—2014年获得全省道德模范人数达4人。今年,琼中县王明汉、周薇、王翠已获得全省道德模范提名。组织开展了县第一届及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已评出县第一届道德模范十人。琼中县第二届道德模范还在稳步推进,目前报送候选人17名。同时,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中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通过与群众签订善行义举承诺书,积极通过家庭自荐、群众推荐、党组织举荐等形式,突出基层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作用,大力宣传基层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目前,全县已有30个乡镇或单位开展善行义举活动,上榜的好人达68人。
在加强道德讲坛建设上,琼中县也在稳步的推进。在琼中国税局、移动琼中分公司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并在琼中公路分局、琼中气象局、县检察院、县法院等19个国家级、省级、县级文明单位和全县45人以上的机关单位逐步开展,通过“道德讲堂”建设活动,倡导社会和谐的良好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琼中县在结合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和民族风情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扶持发展“短、平、快”特色生态产业,自“十二五”规划以来,琼中县有意识地把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与“富美乡村”建设、琼中“奔格内”乡村旅游相结合,探索一条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与山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新路子,打造出红毛镇什寒文明生态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启动了“奔格内”原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体验游,使文明生态村创建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水平。此外,结合开发乡村旅游的需求,以红毛镇什寒村、长征镇营城红休闲农庄、湾岭高速公路路口、黎母山森林公园为中心,“以点连线成面”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产业基础好的休闲旅游乡村,进一步提高琼中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水平。与此同时,深化创建内涵,使文明生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在文明生态村中得到大力推广,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有了大幅提高,农村的“脏乱差”得到根本性转变。成立文艺示范村30个,乡村文艺队126支,村民自发组织健身队182个,以文化促文明,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质。
****提升文明程度****
志愿服务
截止2015年9月,海南省注册志愿者503564人,注册志愿者团队529个,此外有“候鸟”志愿者、机关志愿者、五老人员等未注册志愿者,广泛参与“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海南省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情况:
2011年,李郁林荣获第三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邱宏锐等9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3年,苏金兰荣获第四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赵红亮等9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5年,文兵荣获第五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符传道等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十二五期间,海南省开展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活动,共授予153人海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其中2015年评选海南省道德模范52人。
2013年4月10日,海口市玉沙社区道德讲堂开讲
2011年3月,海口新坡中学学生在孔子塑像前朗读国学名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