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嗅辨员取下气袋通气管的塞子,吸气嗅辨。
配气员将采集来的样品按一定比例稀释,然后装入气袋中。黄攀/摄
美国曾有一部电影叫做《闻香识女人》,其中双目失明的主人公能靠对方的香水味道辨别其身高、头发等特征。如果把“闻香”归结为一种特殊能力的话,那么“闻臭”又有着怎样的神奇之处?
工作禁忌
不能吸烟、喝酒,嗅辨当天不吃葱姜蒜
“你来了啊,好,穿上‘白大褂’,过去吧,样品准备好了。”该站中心分析室主任徐舒招呼刚到的记者披挂上阵。
该站自2010年取得恶臭监测计量认证资质后,恶臭监测工作一直由徐舒负责。目前,站里共有34名取得资质的嗅辨员,去年共嗅辨了330个样品,嗅辨员人均嗅气次数在千次以上。
“今天我们要嗅辨的臭气样品采自我市一家工厂附近。”前往恶臭分析室途中,徐舒向记者介绍道。这家工厂附近的居民说闻到了异味,向环保部门投诉。
来到分析室,7名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徐舒很快在他们每个人周围转了一圈。
“你这是在干吗?”记者问道。徐舒说:“还记得你来之前,我叫你不要喷香水,不要用很香的洗发水吗?”记者恍然大悟:她是在确认他们身上没有异味,以确保嗅辨过程不受干扰。
其实,一名嗅辨员有不少“身不由己”之处。徐舒说,嗅辨员不能吸烟,不能喝酒,嗅辨当天不能吃葱、姜、蒜以及辛腥辣、油炸等气味大的食物。
对于爱美的女嗅辨员,还得做出一些牺牲——嗅辨当天不能使用香水、口红、洗发水、沐浴液、发胶等任何有香味的化妆品和洗漱用品,要与一切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隔离。
有监测站“第一鼻”之称的邱林说,当了嗅辨员后,她和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香水很少喷了,指甲油也涂得少了,一家人基本上不吃辛辣的东西了。”
嗅辨要领
第一感觉很重要,犹豫导致错误几率高
“好了,我们开始吧。”徐舒对着大家喊了一句。记者作为邱林的助手,也参与他们此次的嗅辨工作。每次对样品的嗅辨,至少需要6名嗅辨员、1名配气员和1名判定师共同完成。
作为1号嗅辨员,邱林带着记者进入嗅辨室。6张桌子,5块隔板,嗅辨员工作地点比想象的要简陋。
“干这个,首先要专注。”邱林说:“我们的鼻子需要‘明察秋毫’地为城市环境‘断案’,我们的嗅辨结果是执法人员的执法依据,所以要谨慎。”
嗅辨室外,判定师和配气员会对样品臭气浓度作一个大致判断,然后将样品按一定比例稀释。
配气员一共需配制6组共18个测试袋,每组有2个“空气袋”和1个“样品袋”,配制好后,再从小窗递进嗅辨室。
拿到标有A、B、C的3个袋子后,邱林依次取下气袋上通气管的塞子,放在胸前,右手轻拍气袋,鼻子对准通气管吸气。很快,她将认为有异味的袋子编号记录下来,然后对记者说:“现在你闻闻看。”
记者模仿她的动作,依次去闻3个袋子里的气体,却没闻到什么味道。接着,记者又闻了一遍,这次似乎有点“进步”:感觉每个袋子里都有点异味,但又像是自己的错觉,这种若有若无的感官体验,让人产生一种有劲无处使的郁闷感。
记者不服气,对着A袋子的通气管猛地吸了口气,哪知立即被邱林制止,“哪有你这么吸的,万一这袋子里是有毒气体怎么办!”邱林说,“做嗅辨工作,第一感觉很重要,犹豫后作出的选择错误几率要高很多。”
为了防止嗅辨师“蒙”对答案,同等稀释倍数的样品要嗅辨3次。记者冷静下来后,竟然也闻出了那个有异味的袋子。
“恶臭”的判定有一套严密的科学计算体系和统计模型,只要把6名嗅辨师闻出的数据填进去,就能判断采集的气体是否超标,这一结论将提供给环保部门,而超标的单位和企业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整改。
经过两轮共6次嗅辨,判定师根据嗅辨员提供的数据分析出结果,样品被测定为恶臭超标。
监测臭味仪器能测的气体种类有限人的嗅觉更灵敏
在嗅辨师考试中,只有同时通过专业考试和嗅辨测试才能上岗。持证上岗后,嗅辨员的鼻子和车子一样,还要接受“年审”。一般每3年“年审”一次,如果对鼻子保护得不好,在“年审”中没有通过测试,就得“下岗”了。而嗅辨员的年龄范围在18岁至45岁之间。
记者刚体验完嗅辨工作,准备测试一下自己是否有成为嗅辨员的潜质。徐舒告诉记者,应试者需要准确地分辨出花香、粪便、甜锅巴、汗臭、果香五种不同气味,如果有一次嗅辨错误,就会被淘汰。
监测站仪器分析室副主任陈璟士是记者的“主考官”。他拿来5个外观一模一样的试剂瓶,里面装的分别是带有花香、果香、甜锅巴味、汗臭、粪臭气味的液体,只有准确地分辨出这5种气味,记者才能通过这项考核。
“主考官”拿出5条无味试纸,将其中三条的一端浸入无臭液体中,另外两条浸入5瓶测试液体的一瓶里,然后将5条试纸交到记者手中。测试中,记者不需要分辨出是什么味道,只要能够辨别出其中哪两条试纸有异味就可以过关。
记者闻了两遍,才发现其中的2号试纸上有些许异味,再闻其他试纸,实在闻不出来,于是决定蒙一个,便报了2号和5号。陈璟士说:“恭喜,回答错误!答案是2号和4号,这2张试纸上的气味是花香。”随后他分析了其中原因,可能由于刚刚经过嗅辨工作,记者的鼻子还处于“嗅觉疲劳”的状态,也可能是记者对花香不敏感。
徐舒说,其实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嗅辨员,因为嗅辨员的感官代表着大众标准,恶臭是否超标的判定,就是按照普通人的耐受力确定的,不一定要选择鼻子太敏锐的人。
谈及为何不能用仪器进行臭味监测时,徐舒说:“仪器只能测试有限的气体种类,而人的嗅觉更为灵敏,能更为直观地判别。”由于臭气构成复杂,单靠高科技仪器难以从感官角度辨识气体,所以,还需要靠人的嗅觉感知进行判断。
正是这样一群嗅辨员,靠着自己的鼻子,日复一日地为这座城市缉拿“恶臭分子”。
相关链接:
揭秘奇葩职业闻臭师:女性居多 不能抹香水口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