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志愿服务者日,这个节日的意义是唤起更多人志愿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事业。从1986年至今,世界各国的志愿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志愿者越来越多,以“奉献,有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者精神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我们的志愿服务缺乏自主性。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才起步,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起来,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而相比志愿服务事业已经发展一百多年的西方,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自发性,一些志愿活动是在行政指令下才开展的,民间志愿服务组织还在发展中。因此培育非政府主导的志愿活动,并提高志愿服务的自发性,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志愿服务覆盖面积小,发展不稳定。一个城市服务的等级与城市规模大小成正比。所以,大城市的志愿活动多种多样,规模也大,而县城和村镇缺乏志愿服务成长的土壤,居住、出行条件相对较差,制约了志愿服务的发展。只有部分志愿者下乡提供短期服务,比如大学生寒暑期支教、送温暖/送清凉之类的活动,服务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但这对于不发达地区的服务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同时也造成当地志愿服务发展的不稳定甚至中断,对需要帮助的对象反而不利。
再者,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混乱、志愿者素养普遍不高。很多地方的志愿组织存在职能部门权责不清、指令执行不到位的弊端。这样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容易造成组织资源浪费,引发矛盾。而志愿者的专业性也给影响志愿活动的发展,某些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志愿者有一定经验和专业知识,否则很难胜任,也影响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志愿服务的发展还需要健全志愿组织管理制度和志愿者培训制度。
最后,不少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不纯。且不说部分慈善家行贿贪腐的问题,有的企业家做志愿服务活动是为了积累名气,吸引公众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有些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大搞形象工程,光做宣传而不做实事;有些高校的志愿者服务是为了完成学校强制规定的志愿服务时数……大多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都集中在重要节假日或者重大活动,未能做到志愿服务常态化。
近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在一些重灾现场、重大活动及需要的地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离“国际志愿者服务”还有一定距离,只有靠多方共同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志愿服务事业才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