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大会最大的成果是各国自主贡献方案(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Contributions/INDC)的提交。目前已经有167个缔约国提交了INDC, 尽管目前各国所提出的减排目标仍然无法达到控制全球地表温度上升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但是对于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全球减排框架仍然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也是坚实的基础支撑。客观而言,如果继续坚持在2摄氏度温升目标下对各国的减排目标进行量化的谈判思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谈判仍然可能陷入僵局。而目前的INDC的提出,在各国减排总体目标、化石能源调整路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市场化减排机制的设计、技术转移的可行性机制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细化的国家层面的行动路线图,这种自下而上的行动对于解决全球公共品的持续供给问题更加有利。
中国先后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中提出了2030年之前的减排目标、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同时也与印度、法国等排放大国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的这种积极态度对于全球减排框架的达成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在坚持“共区”原则的基础上,对于自身的减排责任率向国际社会作出了承诺。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过程已经在加速,煤炭消费峰值有可能提前到来,甚至有最新数据表明也许2015年就是中国煤炭消费的峰值,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已经显著下降,这当然要归功于能源结构调整的加速。气候大会协议的达成会进一步加速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对于新兴技术的引入和开发提供了更多元的资金和机制支撑。无论气候大会最终会达成怎样的国际减排框架,中国依据自身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所推进的各项政策机制将持续推进下去,并且会引领发展中国家低碳转型的大方向。
而今年的气候变化大会,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原则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共区原则”在表述上的差异如何最终落实?是采取严格的区分标准还是采取弹性、动态、甚至自愿的区分标准是谈判的难点所在。 2、如何对IPCC所提出的2摄氏度温升目标无法达成情况下,解决各国减排目标与全球性目标的差距?减排的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演化路径如何确定?3、各国的自主减排贡献如何进行定期的评估?相应的监督机制如何构建。4、对于全球减排的市场支持机制如何构建?对于未采取可比较的减排行动的国家,如何避免搭便车的现象?5、发达国家如何在资金、技术方面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减排目标,气候基金的来源、规模、使用规则如何确立?6、是否需要建立更为实质性的南南合作机制推进减排目标的实现?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面临国际社会的重压之后,国内低碳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基础数据工作、政策支持机制都有了很大进展。中国的INDC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对于气候大会的谈判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了“风向标”的作用。中国与美国、印度、法国等排放大国所发布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则显示了中国气候外交策略的多元化,对于增进共识,提前对一些核心减排机制的难点予以预判大有裨益,中国又饰演了一个“稳定锚”的作用。中国在坚持“共区”原则的大前提下,已经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对于发达国家的责任表达透露出了务实、积极的支持,这对于争取更多的发达国家支持共区原则也是有好处的,中国又成为了气候变化大会的“推进器”!(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导 吴力波)
相关链接:
习近平将出席巴黎气候大会并访津巴布韦、南非前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