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二十七年 山高水长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12-08 23:22

  记者 周琪

  “海水蓝,海水摇,你为何要上海南岛?海有浪,海有潮,你跳进大海不见了……”海口晚报社原编委黄白的一首海南民谣新编,栩栩如生地展现了1988年“十万大军”闯海南的狂热。1988年的夏季,一群跋山涉水、怀揣梦想的闯海人,背井离乡逐梦天涯。他们中有人是毅然辞职背水一战,带着“娜拉出走”的勇气和豪情来到海南岛;有人放弃了原单位优越的工作条件,调到一穷二白的海口晚报社;也有人历经周折,最终圆了闯海梦。

  海南建省办特区初期,百废待兴,报社的办公、吃住条件相当简陋,位于滨海新村495号、原海口市工商局六楼的四五间狭窄的办公室内,聚集着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几十名采编人员,滨海新村、侨中里、盐灶街、饼干厂宿舍等几个租住点,就是报人们的新家。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苦中作乐,勇敢打拼,最终圆了新闻梦。

  自由组合成立“小食堂”

  在1988年10月18日海口晚报创刊之前,陆陆续续从全国27个省市来晚报社报到的员工,大概有40人。其中多数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也有40多岁的中年汉子,例如王中锋、陈小龙,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二”。这么多人来了,由于口味差别很大,吃饭便成了大问题。

  一开始,来得早一些的副总编辑蔡旭、总编室主任张兰夫带着大家东吃一餐、西吃一顿——饼干厂、咖啡厂、南岛厂……四处“打游击”。尤其是人数较多的湖南人、四川人口味较重,而且餐餐离不开辣椒,清淡的海南菜让他们简直无法下咽。1988年9月的一天,陈小龙向同样爱吃辣的室友王振德提议:花十几元买个煤油炉,俩人自己开火。俩人一拍即合。

  说办就办。第二天,他俩凑了些钱步行到新华北路开始采购炊具。几天后,同样住在盐灶街101号的秦占国、刘汉山也加入到陈、王的小食堂。于是,四人合理分工,王振德负责买菜,秦占国负责记账、核账,刘汉山负责洗菜、洗碗,掌勺的自然是陈小龙。 当时,小食堂的菜谱主要是回锅肉、炒肝尖、烧豆腐和烧鱼块……

  当年10月底,总编辑林世治率蔡旭、张兰夫,以及20多位采编人员来到“101”号,号召大家学习小食堂的经验,自愿搭伙解决吃饭问题。

  骑着自行车采访新闻

  创刊初期,晚报记者出去采访基本靠两条腿和自备的自行车,这对能否快速及时地发稿是个很大挑战,有了突发新闻往往要“跑步前进”,辛苦程度堪比军人拉练。

  刚开始记者出去采访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晚报的老编老记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丢车的经历,海口晚报编委易桂清就最少丢了10辆自行车。因为出去采访无人看车,新车丢失难免心疼,大家有经验后就到二手市场买百元左右的旧自行车。

  1990年夏季的一个下雨天,摄影记者李汉仁骑着自行车一手撑伞一手扶着车把去采访,路上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妇女,对方拉住他死活不让走,非让赔钱。囊中羞涩的李汉仁因急着赶路,就亮出了记者身份。那妇女不信,扣下了李汉仁的身份证才放他走。完成采访任务后,李汉仁当晚拎着一兜水果去妇女家看望赔礼才取回身份证。

  下雨天路滑,记者为了赶稿摔伤也是常有的事。李汉仁在1993年的一天骑自行车到秀英采访摔伤了手腕,到现在一遇阴天还隐隐作痛。

  因为自行车的速度慢,又耗费体力,加上建省初期海口很多道路都坑洼不平,去较远的地方采访往往要花一两个小时,那时一个记者一天能完成一篇稿件就算不错了。

  水中办报也乐呵

  1993年那场大台风来势汹汹,四五天狂风怒号,暴雨如注,滨海大道、龙昆北路一片泽国,就连大海和龙昆沟都看不到了。新埠岛、海甸岛、滨海新村、龙昆上村等许多店铺和家庭都被水淹了。

  灾情就是命令,当时晚报领导指派了几位高个记者,趟着齐胸深的大水前往灾情最严重的新埠岛、海甸岛采访。编辑部也不含糊,一大早住在滨海新村479号的总编辑张仲彩就招呼大家去出报。几位编辑冒雨趟着洪水,一路躲着倒伏的树木、电线杆,步行约一公里多来到晚报位于华侨中学的临时编辑部、印刷厂。

  到了打开铁门一看,地势较高的这里也进了水,足足没过脚踝。于是,大家只好在水中光着脚编稿、画版。到了上午10点多,编辑们各自的版面都在等着出小样或大样,大家闲下来了才恍然发现:一个个嘴唇都冻青了,上下牙直打架。可是,负责买早餐的两个人先后空手而归。当时已年过半百的张总编辑自己饥寒交迫也就罢了,看着大家的狼狈相实在不忍心,便问大家怎么办?到出报还有两三个小时,如何解决肚子问题。

  “好办,小角楼、花生米。”隔壁不知哪个“酒鬼”喊了一声。于是,负责买早餐的小张敲开了一家熟识的小卖店,一下子买了三瓶白酒、十来包花生。这样,半个多小时的小憩时间就成了“酒会”,就连平时滴酒不沾的几位女编辑,也经不住诱惑抿了几口。几杯小酒、几把花生下肚,编辑们原本冻得发青的脸又泛起了血色。

  大样先后出来了,大家又开始忙活起来——校对、拟标题、换稿件、调版式、加照片,直到下午两点才忙完,大家趟着大水,哼着“打靶归来”回到各自的“家”。

  女厕所改冲洗暗房

  创刊初期报社只有从湖北日报来的邱远志和来自农垦局东和农场的李汉仁两位摄影记者。每月报社提供10卷黑白胶卷,辛苦出去拍摄回来后还要自己剪辑、冲洗胶片。

  为了节约成本,李汉仁和邱远志商量着在住地自己动手建一间冲洗胶片的暗房。报社领导得知情况后爽快地表态:你们看哪个房间合适就在哪改吧。于是乎,两人看上了当时家属楼有间约两平方米闲置已久的女厕所并动手改造。李汉仁先是买了一大块黑绒布把厕所门遮住,又找来木板把窗户钉得严严实实。在利用空闲时间把女厕所的卫生清理干净后,两个大老爷们就开始在窄小的新暗房里工作了。摄影记者一天要进两到三次暗房,每次要在密不透风的暗房忙活一两个小时,出来时满身大汗,像洗了桑拿。

  五湖四海同过大年

  来海南的第一个年怎么过?晚报创刊不久,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闯海人就迎来了这个问题。腊月二十九凌晨,住在同一间宿舍的周大宝、周二宝、陈小龙和秦占国一觉醒来,便开始说起“过年”的话题。大家七嘴八舌意见不一,周二宝提议每人烧一道菜,食材自备,聚在一起过大年。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聚餐的场地选在秦占国老乡——海南电大赵老师家。

  除夕下午,秦占国等一大帮编辑记者带着冰镇在一大塑料桶里的鸡鸭鱼肉等食材,来到位于龙华二横路的海南电大赵老师家里。不过一个半小时,张克非的猪肉炖粉条、陈小龙的剁椒鱼头、周大宝的排骨烧土豆等就摆上了桌,大家做完菜又包了不少水饺准备过除夕。

  大家正忙得不亦乐乎,时任海南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的常辅棠带着海南日报和海南特区报的几名记者前来凑热闹,他们都是拎着做好的菜来的。不到七点,一桌具有全国风味的年夜饭已备齐。大家边吃边喝,一边聊着家乡的年俗,一边看春节晚会。

  对于海口晚报更名海口日报,担负新的历史使命,这些创刊的老新闻人纷纷发表感言、寄予厚望。一位创始人用一首七言古诗表达心声:

  半生效命半生缘,一声珍重一声叹。三个文明试椽笔,两大效益担铁肩。鞭辟近里今晚话,引人入胜周末版。而今载誉拱手去,愿祈日报开新篇!

  (海口网12月8日讯)

[来源:海口晚报] [作者:周琪] [编辑:林明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