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加快出台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对外公布,在凝聚共识、全面部署、精准施策的同时,要求动真碰硬,“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这一要求,无疑抓住了如何落实扶贫的“命门”。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当前,我国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扶贫形势依然严峻。从时间上而言,从现在到2020年,已不足五年。从数量上来看,全国农村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占农村居民的7%有余,要实现到2020年如期脱贫,每年需要减贫1000多万人,人数众多。可以说,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然而,越是时间紧,越要精打细算;越是任务重,越要合理谋划。
我们以往扶贫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扶贫的资金不可谓不多,然而“年年扶贫年年贫”、“一脱贫就返贫”的现象总是存在,这些扶贫“脱靶”的症结就出在有没有“扶真贫”和“真扶贫”。
一方面,有的地方没有“扶真贫”,把扶贫变成了“扶强”。一些地方对上溜须拍马,对下不认真调研,为了见效快优先扶“大户”、造典型,拿扶贫的资金“堆样板”。有的贫困地区甚至热衷于造“长安街”、建“白宫”。结果,一面是困难群众热切期盼“雪中送炭”,一面却是扶贫资金被拿去搞“锦上添花”,扶贫最终被扶成了面子工程,贫困群众自然难以摆脱“越扶越贫”的困境。
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没有“真扶贫”,把扶贫资金看成“唐僧肉”,把救命钱变成“不义财”。撇开贪污不说,光是层层截留、挪用,便难以控制。这边卡卡,那边扣扣,真正用于扶贫的,十去七八。更有甚者,群众要想拿到扶贫资金,竟要向扶贫办提供一定数额的回扣。诸如此类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从侧面反映,治理“假扶贫”势在必行。
事实上,扶贫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分配,而是一项系统的治理工程。资金发放下去了,就不能对扶贫效果不管不顾,甚至让资金遭遇雁过拔毛、随意克扣;军令状下了,就不能以“雨量不够”为借口,完不成既定目标,甚至弄虚作假、糊弄群众。说到底,扶贫攻坚,不仅要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更要狠拔治理的“穷根”。正如有人所比喻的,如果把扶贫攻坚看成是一座房屋,那么全面部署就是屋子的横梁,精准扶贫就是屋子的立柱,而考核督查问责正是连接横梁和立柱的那个榫子。在这个意义上,扶贫不仅要有事前的谋篇布局,也要有事中的考核监督,更要有事后的问责追责。
“善战者,求之于势”。惟有以监督考核问责为“利剑”,敢于动真格,敢于“亮剑”,方能为如期脱贫“开山平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削山望云”。
相关链接:
中纪委机关报:干部对抗组织调查胆量从何而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