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自行车。
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乌镇这座千年古镇召开,这座千年古镇的“智慧”因子令世人所惊叹:二维码扫描牌在各个店铺的古典门窗上摇晃;吃穿住行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完成;能允许超过5万人同时通过4G网络上网;还有面向老年人的智慧体检系统、终端报警系统等。
而今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日期日益临近,记者探访了这座“智慧”小镇感受这一年多来的变化:智慧信息厅、智慧自行车、互联网医院、桐乡全市场基本实现无线宽带的全覆盖……
志愿者提“智”升级科技设备如影随形
今年5月开始,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就展开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共有6700多人报名,报名参加本次互联网大会的绝大多数是高校的学生。“经过两轮面试最终选拔出1000多名志愿者,和去年569名相比多了将近一半。”桐乡市团委书记陈晓雷说。
据介绍,志愿者面试主要考核三方面:一是互联网大会的专业知识,二是志愿者经验,三是外语水平,英语4级是硬指标,而一对一VIP志愿者一般都过6级。本次招募志愿者相关人员还介绍,参加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者自身条件都很优秀,礼仪队的姑娘身高需要168厘米以上,来自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安保小伙要在175厘米以上,并且形象气质都较好。
据了解,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还为志愿者配备了高科技设备。据介绍,桐乡还专门为参与本次互联网大会的相关人员提供了一个智能终端设备,这个设备只有一个iPhone6大小,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志愿者所在位置。可以随时与其保持联络。同时,志愿者每天的任务也会发到这台设备上,并且跟踪任务完成情况。
网络“互联互通”景区实现网络全覆盖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性举办会址,能够随时随地享受无线上网成为了一种“硬标准”,也成为消费者进店消费的硬需求。
来到乌镇景区之后,记者打开手机连接WiFi,手机上立马出现了“i-zhejiang-awifi”的信号名称,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后,就可以享受免费的无线网络了。
如今,走进乌镇的各种场所,任何地点你都可以看见免费WiFi的标志,“现在乌镇真正实现了‘互联互通’,非常便利。”来乌镇旅游的徐女士表示。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乌镇的WiFi自然是一大焦点。记者了解到,与去年相比,今年乌镇的WiFi有五大不同点,包括信号覆盖面拓展、信号统一、无感知认证、登录认证方式和WiFi拓展应用等方面。
“为满足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无线网络需求,乌镇景区在各个区域又增补了1093个WiFi-AP点位,截至8月底,除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馆外均已完成增补。”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员表示,据悉,今年9月开始,经过调试、优化,可以达到100M大小的文件30秒左右下载完毕的效果。
记者获悉,目前乌镇景区正在推进基于WiFi网络的扩展应用开发,探索WiFi新的运营模式,也就是说,嘉宾或游客连接WiFi信号后,可根据提示接收到周边的景点介绍、公共设施、天气预报、导航等服务资源。
“目前景区共有WiFi-AP点位2700个,覆盖了景区各酒店、客房、餐饮、会议室、老街等公共休闲区,实现了景区无线信号全覆盖。”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员表示。
打造“智慧”小镇“二维码”有新天地
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乌镇一直围绕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的“大变化”要求,着力筹备。
智慧养老、民情二维码、智慧自行车、智慧信息亭、金融咖啡、互联网医院等新鲜事物,种种的种种,无不体现着越来越“智慧”的乌镇。
在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在做血压检测的75岁大娘赵丽春表示,自己是通过做老年卡加入的,“可以来这边量血压等等。平时还可以过来吃吃早饭,比其他地方要干净、便宜。”
赵丽春还在居家养老中心办理了乐享生活卡,她凭借此卡便可享受照料中心提供的线上线下服务。该中心利用信息化技术,把智慧养老信息管理系统与社区综合服务相结合,为当地1.5万老人提供精准细致的服务,这是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乌镇镇区子夜路上,记者还看见了一些新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外地游客不需要办卡,只需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借车。“智慧自行车”的进驻,为智慧小镇增添一份低碳元素。据了解,乌镇运用二维码技术实现全镇公共自行车系统智慧化运营,现在景区26个自行车点、61个车棚、8个岗亭,让出行变得更智能、便捷、低碳,充分展示乌镇旅游智慧化的新面貌。“乌镇建立智能化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是率先之举,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便可免费租用自行车了。”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在乌镇景区普通老百姓的家门口,还可以看见一张张民情二维码,不管是居民还是村干部,进行简单的扫码之后就能进行深层次的互动。
此外,由2500平方米厂房改建而成的创客空间吸引了北京CIFC金融咖啡入驻。乌镇互联网医院也即将开门迎客,今后当地居民足不出镇就可以接受全国各地名医诊断。(完)
相关链接: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举行 习近平将发表演讲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