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戴
18岁 普洱人
家遭变故弃学打工却致流浪
本该在课堂和小伙伴们愉快学习的小戴,因家庭的变故走上了流浪之路。
小戴年幼丧父,读小学时,母亲又因贩毒被关押,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考虑到家中还有比自己小3岁的弟弟,他决心放弃学业出去闯一闯。
两年前,小戴来到昆明,在官渡古镇的一家餐馆打工,每月1800元的工资。生活刚有些好转,他跟朋友到夜店玩时,身上装着所有证件的钱包被偷。身无分文,又没了身份证,跟家人又联系不上,从那之后小戴便开始了流浪之路。他居无定所,每天背着一个大大的麻袋上街捡些瓶瓶罐罐,走累了,便合衣躺在路边;天冷了,就钻到麻袋里去避风。“我是前几天才在一个流浪汉朋友的介绍下搬到隧道里来的,他告诉我这里至少不用淋雨。”
小戴自己也不记得每天要走多少条街,翻多少垃圾桶,总之,运气最好的一天,他可以捡到6公斤瓶子,卖得12元,可以给自己买点吃的。偶尔也会买些酒和朋友一起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想家,想妈妈。说起妈妈,小戴无数次哽咽,他告诉记者,有时晚上常常梦见妈妈,醒来时,枕头都被哭湿了。
流浪者聚集的北站隧道
声音
民政 对流浪人员只能劝导
昨天,记者联系了盘龙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流浪乞讨人员四处“安家”,的确会给市容市貌带来影响,但他们不是直管单位,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加以劝导,并联系民政部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流浪者尽管生活困难,但他们宁肯在街上风餐露宿,也不愿意去救助站。记者昨天联系了昆明市救助站,站长李金留说,目前,民政部门是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发现沿街的流浪乞讨人员后都会对其劝导,但必须是在其自主自愿的情况下,才能让他们到救助站或是提供车票回家生活。“救助站会给流浪人员免费提供吃住,但是一些流浪人员认为生活在救助站反而没有在外面逍遥自在。”
吃住都在这方天地。
网友 社会应提供更多救助
@春田花花:我接触过很多流浪者,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出来流浪的人,就是不想回家。”因此,他们宁愿在外挨饿受冻,也不愿意去到救助站。只有在天冷得受不了时,部分人才会选择去救助站过一晚上。因此,强制他们去救助站是不可行的。
@刘文:我做过志愿者,每年最冷的时候,都会有人组织大家上街给流浪者送食物和衣服。但流浪者并不完全是像我们想的那样,会很高兴接受,相反,很多人会很排斥志愿者的靠近。社会对流浪者提供的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救助,尤其是公益组织,在做爱心活动时,或许可以考虑给他们安排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
@Joe:流浪者大部分都知道救助站在哪里,甚至许多人曾经有过进救助站的经历,但他们会觉得在救助站不自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露宿街头,也不愿去救助站的原因。
相关链接:
流浪汉天桥安家 海口市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管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