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被拐走
老人告诉记者,1972年,她大概十七八岁,在谷埠街附近,她认识了一名30多岁的湖南男子,对方专门在街边修鞋子。交往后,她就搬到男子租住处,一起生活。
直到现在,老人都不知道那男子的名字,对方当时只告诉她自己姓刘。因此,她一直叫他“湖南佬”。
一年后,石头妹在医院剖腹产,为“湖南佬”生下一个儿子。孩子两个月大时,有一次生病,她一个人带到医院看病。因为尿急,她把孩子放在凳子上,就去上厕所了。然而,上完厕所回来,孩子已不知被什么人抱走了。
老人说,为此,她到派出所去报了案,还和“湖南佬”几乎找遍了柳州,也没有找到儿子。她也因此被“湖老佬”从住处赶了出来,两人自此未再见面。此后,她也未再婚和生育。那段时间,她这辈子的眼泪已全部流完,眼睛几乎哭瞎。
“我还记得,我儿子的后脑勺有一颗痣。”提到自己的惟一骨肉,老人满脸哀伤,她说,如果孩子能健康成长,如今应该42岁了。不过,除此之外,孩子身上并无其他太明显的标志。这么多年过去了,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儿子已经没有可能,她也放弃了寻子的念头。
救助站安置
从“湖南佬”住处搬出来后,石头妹又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为他人做家政工,或流浪捡垃圾。她说,这种生活,一过就是几十年。期间,虽然所带衣物被其他流浪人员抢走的情况经常发生,但也经常遇到好心人,给她钱、给她饭、给她衣被等。
因为防备心理太重,石头妹说,她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朋友,帮别人带孩子也都是短期,基本没跟他人有什么交情。
由于年纪越来越大,老人的身体部分功能已出现退化:眼睛有白内障,看东西已经不太清楚,出去捡垃圾要拿一根棍子;左手已举不起来,穿衣服都很困难。因为行动不便,老人说,近年来她每天捡的垃圾,只能卖三五块钱,够买一碗粥,或几个馒头。当她正为生活发愁时,被民政局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到了救助站。
由于老人自称没身份证和户口,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帮她填写救助登记表时,除了“石头妹”这个外号,其他信息全被标注为“不详”。
救助站业务科科长曾贵表示,目前,他们暂时将老人安置在救助站;接下来,将通过公安等渠道,多方面核查老人的身份信息。如果她确实没有户口、没有亲人,政府将按照相关程序,把她安置到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如有知情者,可到航四路1号柳州市救助管理站或拨打救助站电话0772-3123818反映。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