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银行的视频截屏。 徐女士供图
“记者”所打的借条。
昨天上午,有银行工作人员发微博曝光了一则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好心借钱给一名“记者”,结果被骗走了800元。
徐女士是朝阳区林萃东路中信银行员工,11月29日,该银行因屋顶漏水装修,暂停营业,徐女士被安排到单位值班。
下午3点多,一名40多岁的男子来到该银行,询问是否有无卡取现功能。徐女士说,该男子自称电视台记者,因晚上7点要赶到天津采访,而自己的车被朋友开走了,钱包、身份证、银行卡等都在车上。男子称,他已在附近一工商银行问过,但没有这项功能。
得知中信银行也没有这项功能,男子向徐女士询问,有没有工商银行的银行卡,称他可以打电话给怀柔的朋友,让朋友把钱转到徐女士卡上,求徐女士帮忙把钱取出给他。
“我正好有工行的卡,看他挺着急,就同意帮他。男子就给另一个人打电话,但对方称附近没有可办理汇款业务的银行网点。”徐女士说,男子还特意打电话询问工行客服,客服说附近确实没有网点。
徐女士建议,男子用支付宝或微信转账过来,她再帮忙取现金也可以。该男子说,手中只有一个非智能机,并不能安装微信等软件。辗转10多分钟后,男子对徐女士说,能否借800元钱给他,可以打借条,两天内一定还钱。因男子没有记者证、工作证等证件,徐女士心存顾虑。
“我问他一些关于记者的问题,他说得一套套,听着很有道理,而且他讲话斯文、正经,一口流利的北京话,打消了我的疑虑。”徐女士说,男子向她提供了身份证号,经过在银行内部系统查询,照片、姓名等信息吻合,就相信了他的话,写下欠条,把800元借给了他。
男子手写的借条显示,赵××11011119720313××××,借徐××800元,于二日内归还。落款是赵××,时间是2015年11月29日。
徐女士说,刚开始赵某同意以笔记本电脑做抵押,但后来反悔称,自己要写稿用,于是没有留下任何抵押物。
“次日,赵某打电话过来称,最近比较忙,过几天还钱。但是,两周过去了,我每天都打多个电话,并发短信给他,他一直没回复。”徐女士说,她给赵某发短信骂了他,称有他的身份证信息,将采取其他办法要回借款,对方一直未回复。
徐女士说,昨天她把自己的经历发到朋友圈后,多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称遇到过类似情况,借钱的男子正是照片中的赵某。“他借钱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借的钱都不超过1000元。其中一个曾在中信银行其他支行的朋友被借600,因被大堂经理制止,没有借给他”。
徐女士提供的赵某个人信息显示,其今年43岁,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人。12月6日,徐女士向奥运村派出所报案。
昨天下午,派出所工作人员称,具体案件还在调查中。如果对方提供了真实的个人信息,并有借条,当事人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链接:
广东曝冒充“纪委”诈骗案:公然把人带去“双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