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资产证券化(ABS)已成为市场热点,各类型金融机构及企业均参与发行。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将有三大看点,即新商业模式的涌现、产品供求关系的演变,基础资产进一步丰富。
新商业模式显现
当前,资产证券化蕴含巨大商业模式价值,只是市场还鲜有实践。但这一点,在阿里小贷证券化和京东白条证券化上已初现端倪。
阿里和京东提供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资金周转快速,应用大数据的信贷管理模式,但缺乏常规资金补充来源。证券化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不仅带来资金,而且与其运营特征高度契合。由此可能会开启一种新的互联网+证券化商业模式。
作为商业模式,证券化将是一种战略工具,对企业而言,发行规模、频率、成效都会大不相同,并深刻再构企业的面貌。
参考美国市场,MBS(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全美最大的证券化品种,大部分MBS又是房利美、房地美等“两房”机构发行。“两房”机构专门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等外部机构购买贷款发行证券化产品,不仅帮助贷款机构提高流动性,还可以通过利差、服务费获利。可以说“两房”机构是证券化商业模式的专业运作机构,由此也改变了证券化市场格局。
反观国内市场,证券化发起机构百花齐放,更多意义在于创新突破和丰富手段,并非商业模式使然。事实上,证券化涉及成本、风控等多方面,而替代工具也很多,普遍化、高频率的参与不会是新常态,因为规模不经济。从商业模式角度看,未来也许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显现,证券化将更具特色,释放更强的功能,并在特定领域异军突起。
三方面把脉产品特征
证券化市场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供求机制。当前,投资机构接受度普遍提高,并且流动性增加后导致资产荒显现,证券化产品似乎还供给不足。
显然,市场供求是非均衡的,略显卖方市场的特征。因为,作为一种投资品,市场更多关注供给方的规模释放、会计出表、融资成本、市场声誉等,而较少从需求方的投资偏好来看待产品应有特征。
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一般都把形成有限的买方市场作为市场运行目标。随着证券化市场发展,有理由相信未来会逐步体现买方市场的特征。那么,按照买方市场逻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把脉产品特征。
一是,投资需求体现宏观经济走势,振兴消费是一主线,证券化产品供给可围绕“衣食(消费贷款ABS)住(MBS)行(车贷ABS)”,以及其他升级消费;另一方面,投资需求还体现在机构对资产的区域、行业多样性配置方面,证券化产品可帮机构实现相关目标。
二是,价格信号机制也将日趋健全,使得证券化产品定价将体现差异化的风险溢酬,改变目前产品评级普遍偏高,定价不能体现产品风险分散度、久期、风控能力差异的状况;同样,供给方也可以在让渡资产选择、再投放收益中获得准确的价格信号指引。
三是,产品设计将与个性化的细分市场需求高度融合,充分满足基金、保险、私募、资管、银行等各类机构的投资偏好,由此推动基础资产类型、证券分层、内外部增信措施、风险自留等产品要素的多元化。
知识产权证券化
将应运而生
证券化早期的基础资产是贷款、应收账款,特点是价值直接记录资产负债表上,是会计上已确认记录的“有形资产”。而基础设施、景点、公用事业等的收费权纳入基础资产范畴后,证券化的外延则极大拓展,融资人、现金流产生方式似乎不再固化,而是可以根据交易属性来定义。当然,收费权可能尚未形成资产负债表内应收账款资产,但并不影响证券化交易。相对前者,收费权是“将来”的“有形资产”,价值依赖于对未来现金流的界定和预测。
基础资产的拓展还将迎合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在国外,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的证券化已有实践。知识产权较之贷款、收费权是更大的突破,它完全由法律手段制造,而不是经济活动自然产生,是典型的“无形资产”。不仅资产对应的现金流价值难以用常规手段界定和预测,风险特征也更加特殊。在我国,基于法律、监管等条件限制,还未有此类实践,但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市场的成熟,相信此类产品也会应运而生。
相关链接:
索福瑞否认收视造假:目前证据尚不足以证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